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763045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重点: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认识水利在传统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理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2.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教材整理1农业的起源1标志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2特征(1)区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2)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出现“六畜”。深度点拨我国古代农业形成南稻北粟的因素“南稻北粟”是中国农作物分布的显著特征,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要注意结合对南北方气候差异的认识加以分析。气候: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应粟麦等旱地作物的生长,而南方湿润多雨的气候适应水稻的生长。水源:北方河流较少,水资源较贫乏;南方则相反。教材整理2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进步1生产工具的改进时代表现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劳动工具的材质主要是骨、石、木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春秋战国铁农具逐渐代替了石制、骨制等农具,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西汉中期发明了犁壁,自此之后牛耕得到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古代灌溉工具: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误区警示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是牛耕的出现这种说法错误。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性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的结构更为完备,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深度点拨精耕细作的含义所谓“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解题时如遇到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和方式、水利工程、农作物品种的丰富以及种植制度等,要首先考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教材整理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设施时代表现上古时代出现了大禹治水的传说春秋战国兴修了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两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在边疆地区兴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最典型代表2.经验总结: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教材整理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的演变1千耦其耘(1)时间:商周时期。(2)特点: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1)出现时间:春秋时期。(2)产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3)主要特点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4)评价优点: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弊端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c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自耕农很容易破产。误区警示“自给自足”中的“足”“富足”“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深度点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看中国古代农业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过程。3.中国水利设施逐渐完善,水利建设的经验和成就日益丰富。4.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探究点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史 料解 读史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通有抓住关键词“火耕而水耨”,由此判断其耕作方式。史料二今使乌获、籍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根据“牵牛尾”到“贯其鼻”及“牵”等进行判断。史料三吕氏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抓住关键词“候”“用粪”“时”“麦黄种麻,麻黄种麦”等概括。【史料应用】(1)史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提示】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因: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2)史料二反映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这一耕作方式对我国农业有什么影响?【提示】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影响:铁犁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成熟。(3)史料三体现了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根据农时,适时耕作;沤制肥料;麦麻轮作。【史论拓展】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出现铁犁,隋唐时期曲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4)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改良土壤,进行适时耕种。(5)进一步挖掘地力,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产量。(6)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层出不穷。探究点二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史 料解 读史料一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根据句号把史料分为两层;抓住关键词“卖新丝”“粜新谷”等。史料二 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淮南子根据史料假设意思“男不耕则”“女不织则”进行理解。 史料三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从插曲中男女对唱内容对比理解“男耕女织”。【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哪些?【提示】农民生活艰辛;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2)史料二强调了什么问题?【提示】强调了男耕女织的重要性。(3)史料三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史论拓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和评价1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评价(1)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2)消极影响狭隘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外界联系较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落后性: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脆弱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2016烟台高一检测)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解题模板】抓关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深耕细锄,厚加粪壤”进行分析排易误材料涉及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并未体现“重农”思想、“靠天吃饭”观念、“不误农时”思想,故排除A、B、C三项验结论根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和“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可得出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1史书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导学号:72040000】A采集经济的出现B畜牧经济的出现C渔猎经济的出现D种植经济的出现【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神农制耒耜,教民农作”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答案】D2(2016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解析】原始社会使用刀耕火种,故A项错误;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石器和骨制农具,其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耒耜是夏商周时期的主要耕作工具,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A耦犁B曲柄锄C曲辕犁D翻车【解析】能控制耕土深浅的是曲辕犁,故选C项。【答案】C4(2016浙江高考)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家给人足”“妇人纺织,男人桑蓬”,体现了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土地兼并与集中,排除A、B两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土地所有权问题,排除D项。【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布,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第(1)问,考查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关键是要正确解读材料,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第(2)、(3)问,要正确解读材料,从材料中逐问获取有效信息即可。【答案】(1)生产方式: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制的出现。(2)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农业生产者向专制王朝缴纳赋税、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农耕者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农作物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导学号:72040002】ABCD【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答案】D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重视家畜饲养业。【答案】A3(2016安庆高一检测)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导学号:72040003】A青铜B骨头C铁D钢【解析】在刀耕火种时代之后,农业生产进入耜耕阶段,所用材质有木、骨、石,故B项正确。青铜农具出现于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很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钢的出现要晚于铁,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4(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在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拓片,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A米脂率先采用铁犁牛耕B中国已有耦犁耕作技术C牛耕技术已经普及全国D陕西农业产量领先全国【解析】由图片可以判断,此时出现了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故选B项。A、C、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答案】B5(2016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解析】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选D项。耧车是播种工具,翻车、筒车是灌溉工具,均与材料无关。【答案】D6(2015四川学业水平测试)“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与文中的“此渠”相关的人物是()A大禹B李冰C郑国D王景【解析】由材料中“成都”判断“此渠”是都江堰,是李冰主持修建的。【答案】B能力提升7(2015全国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导学号:72040004】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问题。战国时期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会努力改进耕作技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农业收益的增加,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故排除C项。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项说法错误,排除。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土地兼并,来不断扩大地产,故排除D项。【答案】A8(2016长春高一检测)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解析】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故选B项。A项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C、D两项在自然经济的特征中无法体现。【答案】B9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行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加展览的筹备。【导学号:72040005】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1)该展厅设置了农具的逐步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完备两个版块。请你选取中国古代农业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该展区展览了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耕织图,如果你是解说员,请对这种“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作简要评价。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的投入。讲究轮作、复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3)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4)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本次展览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解析】第(1)问,可结合我国农业成就中的改进农具和兴修水利方面的史实作答。第(2)问,主要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小农经济予以评价。第(3)问,要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得出“精耕细作”这一主要特征。第(4)问,要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的特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答案】(1)农具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等。水利完备:春秋时期的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或者答符合史实、具有代表性的其他例子)。(2)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妨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3)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或答符合要求的其他标题)。(4)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完善水利设施;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等(或答符合要求的其他内容)。-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