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规范练 岳麓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712731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规范练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规范练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7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规范练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讲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 ()A粮食产量已自给有余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解析: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粮票的废除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答案:B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集体耕种B农民所有C无偿使用 D集体所有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份土地”实行分户经营,故A项错误;“这份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故B项错误,D项正确;农民要缴纳农业税,故C项错误。答案:D3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中“农民远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说明农民主动实施某种制度。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提出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选D项;A、B、C三项均是农民对“制度的被动接受”,不符合题意。答案:D4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以农民日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可知,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故选A项。答案:A5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B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解析:195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排除B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答案:A6新华社北京2015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行对外开放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体现不出抉择的问题,故A项错误;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对内改革,都说明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项正确;C、D两项只体现了抉择的一方面,不够全面,排除。答案:B7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解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而新经济政策是以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故选B项。答案:B8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根据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可知,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利增长了,工资可以随之增长,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上缴税利的增长自然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故选C项。题目强调上缴税利增长才能使工资增长,所以A项不正确;B、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9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解析:罗斯福新政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体现了市场流通的重要性。答案:C10从1978年到2017年,历经38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已找到了明确的方向。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1992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我国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21世纪初建立了这种体制,故选C项。答案:C11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创新”具体是指()A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B管理模式的创新C所有制方面的创新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解析: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97年”可知,B项中的“已经”说法有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形式,A项说法错误;从材料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增多,国家批准私营企业的自营进出口权可知,非公有制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增强。D项材料未涉及。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40分,共40分)13(40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动力源于追求经济腾飞,追求公平正义,追求富国强民,承载了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毛泽东强国梦具体而言,“大跃进”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个“强国梦”。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话,我们应当能够发现,这还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它也是当时举国上下成百上千万人想要创造人间奇迹的集体雄心的写照。也只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强国冲动和极端的民族自信,才能够使全国亿万人,上自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与民众,都陷入那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热情之中,造成那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集体失智的历史现象。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材料二当代习近平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浓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2013年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理解“大跃进”“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的原因。从特点、方式和后果方面简评“大跃进”运动。(20分)(2)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对此有何启示?(20分)解析:第(1)问,中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和具体的历史史实分析归纳;第(2)问,根据具体的历史史实分析论证,从国情、外交原则等视角分析回答启示。答案:(1)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对客观现实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影响。评价: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采取了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2)论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改革开放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启示:立足中国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平等地与世界各国交往等。-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