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2674071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46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某某某煤矿施工组织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整合工程*kt/a扩建*kt/a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队伍:&编制部门:煤矿技术组编制时间:二0一一年三月执行时间:二0一一年四月参加编制人员名单姓 名职务和职称签 字王选俊技术负责人朱大江矿 长 黄国富生产副矿长王帝灿安全副矿长王洪秋机电副矿长王业登防突队长徐代江施工队队长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61.1前言6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92.1地理位置92.2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92.3工程概况21第三章 斜井施工方案及支护233.1 施工方案的选择233.2 斜井风化基岩段支护设计233 .3 基岩段支护设计243.4 支护工艺:243.5 进场准备工作263.6、正式开工准备28第四章 斜井施工工艺294.1 作业方式294.2 爆破作业304.3 施工质量技术要求324.4 装运要求324.5 管线布置:324.6 装岩、排矸334.7 临时支护334.8 永久支护33第五章 巷道施工生产辅系统345.1 排矸运输提升系统:345.2 压风系统345.3 排水系统345.4 通风系统345.5 供电系统365.6 供水系统37第六章 巷道正规循环作业与劳动组织396.1、劳动组织396.2、正规循环作业406.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6-3)41第七章 综合进度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437.1 综合进度计划437.2 工期保证措施44第八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458.1 质量目标:458.2 质量保证体系45第九章 安全技术措施339.1 通用部分519.2 掘进部分529.3 一通三防部分569.4 机电运输部分579.5顶板管理649.6 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打眼进行处理659.7 风钻打眼必须严格按 操作规程第二百二十三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执行。659.8 严禁打眼和装药平行作业。66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4810.1环境保护6610.2环境卫生6810.3文明施工措施69第一章 编制依据1.1前言第一章 编制依据1.1前言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以下简称三桂煤矿)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泸州市煤炭资源整合调整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8265号)中,属于整合矿井。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为原三桂煤矿、利源煤厂和华阳煤厂资源整合后形成的矿井。三桂煤矿为整合主体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90kt/a,本次整合设计生产能力210kt/a。三桂煤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关于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函2007727号)文划定了矿区范围。后来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更正古蔺县银叶煤矿等六个煤矿采矿权设置范围的复函(川国土资函20101246号)更正了矿业权设置坐标范围,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35队对矿区范围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提交了四川省古蔺县石屏井田三桂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核实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11b+122b+333)5572 kt;储量核实报告经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审查,以(川评审2010246号)评审意见书签署了评审意见;评审备案的证明(川国土资储备字2010242号)。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川经信煤炭函20101675号)批复了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川经信煤炭函2011135号)批复了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批复。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川煤监审批201162号)批复了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泸市经信运行函201116号)批复了关于同意古蔺县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备案申请的复函核准三桂煤矿整合工程项目开工,矿井建设生产规模为210kt/a。为了加快矿井施工进度,保证矿井生产系统按期部署完成,使矿井早日投入试生产和验收,煤矿决定首先进行+804m运输大巷、+835m平巷、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井底车场等工程施工。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统筹安排该项目的施工,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设计对一采区上山主提升延伸到+920m标高,分为三个区段开采,即+920m至+970m为一区段;+860m至+920m为二区段;+804m至+860m为三区段。上部车场及绞车硐室均在+920m标高,岩石回风巷确定在+920m标高。1.2 编制依据1.2.1由四川蓉鑫安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本项目设计图纸和文件。1.2.2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施工技术规范:1、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2、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3、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1)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300-20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3-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0-84(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0)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4、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规定(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HJ33-86(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7)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GB/TI10054-88(8)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95、其他需要执行的法规标准和规范规程及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3)煤矿安全建设规定;(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6)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22)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7)煤矿采掘工作面高压喷雾降尘技术规范(AQ10212006);(8)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AQ10232006);(9)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10)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11)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1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3)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14)采矿工程设计手册;(1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16)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7)有关采矿、建井、建筑工程手册(18)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更正古蔺县银叶煤矿等六个煤矿采矿权设置范围的复函(川国土资函20101246号);(19)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泸州市煤炭资源整合调整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8265号);(21)四川省古蔺县石屏井田三桂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10246号);(22)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四川省古蔺县石屏井田三桂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的证明(川国土资储备字2010242号);(23)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川经信煤炭函20101675号);(24)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古蔺县三桂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川经信煤炭函2011135号);(25)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古蔺三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桂煤矿整合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川煤监审批201162号)。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2.1地理位置三桂煤矿位于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屏井田中段浅部,地处古蔺县城86方向,直线距离23km,行政区划属古蔺县石屏乡,矿区面积1.0429km2。矿山主井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244,北纬280308,直角坐标为:X3104750,Y35602813,Z=803.6m。区内煤炭运输以公路、水路运输为主,以井口为起点,北行17km到太平镇接古习路和赤水河航运,往西行25km到古蔺县城,从古蔺县城沿古(蔺)叙(永)公路西行41km至震东接大(方)纳(溪)公路;53km至火把桥接川云东路(321国道)和泸叙铁路,亦水河太平至合江180km接长江航运,交通方便。矿区交通位置见图1-4-1。2.2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2.2.1自然及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之古蔺复式背斜北翼东段,地表地势总体为南东高、西北低,最高点为矿区东部岩垭口,海拔标高1160m;最低点为矿区北侧的滴水岩,标高+620.0m(为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达540m。属于以构造作用为主,受长期强烈剥蚀切割作用的中低山地形。2、地表水系矿区内发育数条“ V”型季节性溪流,多为东南西北流向,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流量变化较大,雨后流量猛增,雨后数日干涸。矿区地势较高,地表水体不发育,距河流较远。3、气象及地震本区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一般无明显的严寒和酷暑。区内山峦起伏,相对高差大,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貌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造成地区气候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13.717.8。矿区年平均降雨量低山河谷区761.8mm,低山槽谷区956.4mm,中山区 1068.7mm,平均湿度为8285%,年蒸发量909.41167.2mm。矿区属云南、马边、雷波地震波及区,区内曾发生多次2.55.5级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为0.35s,地震其本烈度为度,古蔺及邻区为相对稳定区。矿区属深切割地形,区内地层属较硬岩层,从整体看软弱结构面较少。矿区开采范围主要为荒山和林地,植被发育,以灌木为主,覆盖率达50%以上,仅部分地表较陡处出露基岩。4、矿区经济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回、苗等少数民族,除部分人员参加采矿业外,其余从事农业生产。区内工业相对发达,主要工业企业有郎酒厂和多个煤炭生产企业,为区内支柱产业。农业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等;粮食自给,丰年有余,但品种较为单一,蔬菜甚少。其它经济作物有水果、茶叶等。5、水源、电源和通讯条件1、水源条件矿山水源主要取自附近溪流及沟旁泉水,流量较为稳定,水质较好,基本满足矿井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2、电源条件矿井已经具备两回10kV供电电源线路:一回10kV电源来自龙山110KV变电站(川南电网),供电距离10km,采用一趟LGJ-3150型架空线路输送到矿井地面主变电所;另一回10kV电源来自九龙35KV变电站(贵州电网),供电距离10km,采用一趟LGJ-3150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所。两回电源均容量充足、稳定可靠。3、通讯条件矿区通讯光缆已通至矿井工业场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网络已覆盖矿区。2.2.2地层矿区所在的区域地层属黔北川南分区遵义南川小区和筠连镇雄小区及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的接壤部位。矿区附近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系零星分布在沟谷及低洼地带,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主要由坡、残积和冲、洪积的杂色粘土、砂粒和砾石等构成,多分布在坡麓、低洼地及沟谷地带,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0.311m,一般25m。 不整合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按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四段: 第四段(T1f4)紫、紫灰及绿灰色含钙泥岩、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23层灰岩、泥灰岩,显平行、波状及小型交错层理。厚51115m,平均86m。 第三段 (T1f3)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间夹薄层泥灰岩、钙质泥岩,底部为黄绿、灰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夹泥灰岩,平行层理发育,厚4585m,平均62m。 第二段(T1f2)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上、下亚段。上亚段(T1f2-2)浅紫灰色薄层状含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中部夹1层紫灰色泥灰岩,下部夹23层灰色薄层鲕粒灰岩、泥灰岩,显波状、小型交错及平行层理。厚4078m,平均57m。下亚段(T1f2-1)顶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鲕粒灰岩,厚约1m;上部为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紫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显小型交错层理,具对称波痕构造。厚6296m,平均83m。 第一段(T1f1)按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上、下亚段。上亚段(T1f1-2)顶部为灰色中厚层状鲕粒灰岩;上部为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夹薄层砂屑灰岩,泥晶、粉晶结构,显波状层理;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状含砾屑灰岩,显交错层理,具虫迹。厚 5588m,平均76m。下亚段(T1f1-1)顶部为薄层状黄灰色泥灰岩,风化后似钙质泥岩,一般厚度小于1m;中、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粉晶、微晶、细晶灰岩,显透镜状、交错及平行层理;下部为灰色泥灰岩、钙质泥岩、粉晶灰岩,厚约10m;底部为0.05m淡黄色水云母粘土岩。厚2957m,平均50m。 整 合 (3)二叠系(P) 上统长兴组(P2c)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粉晶灰岩,含少量燧石,底部夹薄层状泥灰岩,含大量动植物化石。厚4063m,平均50m。整 合 上统龙潭组(P2)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含煤岩系,岩性主要由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粘土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和少量动物化石。顶部夹03层薄层状泥灰岩、生物屑泥灰岩;底部为全区稳定的硫铁矿层。平均厚91.32m。其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性见本节含煤岩系和第四章第一节。 假整合 下统茅口组(P1m)顶部为灰白色中至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砂屑灰岩、微晶灰岩,含有机质和硅质灰岩团块、燧石结核;中部为深灰、黑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砂屑灰岩,含燧石结核;下部为黑色泥灰岩,砂纹层理发育,风化后似炭质泥岩;底部为深灰色中至厚层状微晶灰岩夹薄层砂屑灰岩,含硅质灰岩结核,具眼球状构造。厚209263m,平均228m。2.2.3煤层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厚78.10107.00m,平均91.32m。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和粘土岩为主,顶部夹03层薄层状泥灰岩,底部为硫铁矿层。含煤1115层,具对比意义的11层,煤层总厚12.00m,含煤系数13.2%。可采煤层厚度10.12m,可采含煤系数11.1%。区内可采煤层8层(C13、C14、C15、C19上、C19、C23、C24、C25),除C15煤层在浅部ZK7-3孔冲刷无煤外,其余7层全部可采,其中C13、C14煤层因F9断层造成局部缺失;C19煤层在4号勘探线以东分叉为上下两个分层,厚度均可采。现就各煤层分述于下:(1) C13煤层位于煤系上部,俗称“泥浆煤”。上距P2c20.3026.80m,平均25.31m。该层煤厚0.652.68m,平均1.51m,一般1.002.00m。由于受F9断层影响,在矿区45号勘探线间造成煤层缺失,煤层厚度变化有NESW增厚的趋势,变化原因主要是沉积因素。煤层结构简单,含矸01层,厚00.31m,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综上所述,该煤层除断层缺失外,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有一定变化,属较稳定煤层。(2) C14煤层俗称“油煤”,上距C13煤层3.8020.20m,平均8.16m。煤厚0.812.55m,平均1.41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变化原因主要是沉积因素;煤层结构简单,偶含矸1层,一般不含矸。由于受F9断层影响,在矿区ZK202号钻孔造成缺失。综上所述,该煤层除断层缺失外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大,但属较稳定煤层。(3) C15煤层位于煤系中部,俗称“三层铁煤”。上距C14煤层6.8018.40m,平均10.84m。煤厚0.01.79m,平均0.90m,一般0.601.30m。煤层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除沉积因素外,其顶板分布的砂体常与煤层接触,使煤层受到冲刷变薄或缺失。煤层结构简单,偶含矸1层。综上所述,该煤层除ZK7-3号钻孔冲刷无煤外,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属较稳定煤层。(4) C19上煤层位于煤系中下部,为C19煤层在4号勘探线以东的分叉,即上分层,该分层下距C19煤层08.00m,平均3.80m。煤厚0.691.60m,平均1.18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矸,局部夹矸1层, 厚00.05m,平均0.01m,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综上所述,该煤层在分叉段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属较稳定煤层。(5)C19煤层位于含煤岩系中下部,俗称“高煤”,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其下距C25煤层16.6030.54m,平均20.14m。煤厚1.425.06m,平均3.09m,一般2.004.00m。煤层厚度变化有由东向西增厚的趋势。煤层含矸01层,矸厚0.030.23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综上所述,该煤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属较稳定煤层。(6)C23煤层位于煤系下部,俗称“打铁煤”。上距C19煤层4.6014.60m,平均8.02m;下距C24煤层2.307.00m,平均4.26m。煤厚0.701.66m,平均0.94m。仅ZK202号孔煤厚与周围工程点煤厚差异较大外,其余煤层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偶含矸1层,厚0.060.09m,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综上所述,该煤层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小,属较稳定煤层。(7) C24煤层位于煤系下部,俗称“三层子”。下距C25煤层3.3014.60m,平均6.30m。煤层厚0.641.53m,平均0.82m。仅ZK202号孔煤厚与周围工程点煤厚差异较大外,其余煤层厚度变化较小。结构较简单,部分含矸1层, 厚0.040.06m,平均0.05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综上所述,该煤层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小,属较稳定煤层。(8)C25煤层位于煤系底部,俗称“铜矿煤”,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其下距茅口灰岩0.408.40m,平均4.55m,一般2.006.00m。煤厚0.751.68m,平均1.16m,厚度变化小,结构简单。 综上所述,该煤层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小,属较稳定煤层。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各煤层颜色呈灰黑色黑色,光泽以金刚光泽为主,次为似金属光泽和玻璃光泽;真密度为1.511.65,其中C19、C25煤层1.60,其余煤层1.60。断口大多数呈阶梯状,部分为贝壳状和棱角状,少量眼球状。结构普遍为条带状,部分呈均一状和粒状;构造均为层状和块状;内生裂隙不够发育,外生裂隙较发育发育,少数不发育。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次为半暗型和光亮型煤,少数暗淡型煤。其中:C13、C14、C15、C24煤层为半亮型、半暗型煤,以半亮型煤为主;C19上、C19煤层为半亮型、光亮型煤;C23煤层为半暗型、半亮型煤;C25煤层为半亮型、半暗型、光亮型煤。表2-2-2 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特征表煤 层C13C14C15C19上C19C23C24C25煤岩类型半亮型半暗型半亮型半暗型半亮型半暗型半亮型半亮型 光亮型半暗型半亮型半亮型半暗型半亮型半暗型光亮型2、煤的化学性质(1)主要工业指标经矿区内及周边钻孔煤质资料统计,各煤层主要工业指标见插表2-2-3。表2-2-3 各煤层主要工业指标统计表煤层项目原煤工业分析(%)Qgr.v.d(MJ/kg)浮煤工业分析(%)Qgr.v.daf(MJ/kg)MadAdVdFCdSt,dMadAdVdafFCdSt,dC13最大值2.78 38.09 15.69 71.04 2.95 27.81 2.36 12.44 9.74 80.86 1.22 最小值1.08 19.81 7.22 52.95 0.51 20.30 1.36 10.85 8.36 79.28 0.38 平均值1.71 27.34 11.15 63.67 1.8525.32 1.93 11.92 8.94 80.20 0.81 点数10 10 10 10 612 6 6 6 6 5 C14最大值2.24 31.53 14.16 69.42 0.95 26.94 2.32 15.07 9.48 82.16 0.69 最小值0.90 21.32 7.32 58.88 0.16 23.44 1.54 10.03 8.06 77.05 0.20 平均值1.39 26.43 10.37 65.14 0.41 25.41 1.90 11.68 8.95 80.41 0.39 点数12 12 12 12 9 10 8 8 8 8 8 C15最大值2.16 35.26 13.14 76.20 0.30 30.21 2.47 12.10 9.01 82.85 0.30 最小值1.20 14.47 5.97 57.81 0.16 22.69 1.59 9.68 7.49 80.57 0.22 平均值1.50 27.85 9.56 64.37 0.22 25.25 2.13 10.59 8.50 81.68 0.25 点数9 9 9 9 6 9 5 5 5 5 5 C19上最大值2.35 23.18 12.60 77.84 0.79 30.27 2.70 11.12 9.18 84.50 0.50 35.66 最小值0.97 15.19 6.97 68.12 0.16 26.95 1.32 8.09 7.70 81.07 0.20 35.66 平均值1.64 18.98 8.89 72.85 0.40 28.51 1.88 9.43 8.38 82.98 0.32 35.66 点数10 10 10 10 8 8 7 7 7 7 7 1 C19最大值2.73 23.51 10.66 83.53 0.95 32.76 2.99 10.23 9.14 87.36 0.63 36.29 最小值1.01 8.64 6.87 69.46 0.23 26.93 1.22 5.66 7.34 81.80 0.22 35.64 平均值1.91 14.89 8.67 77.35 0.56 30.41 2.02 7.66 8.02 84.95 0.40 35.97 点数12 1212 12 12 18 12 12 12 12 12 1 C23最大值2.39 36.02 12.32 70.74 1.21 27.68 2.41 14.77 7.94 82.99 0.43 最小值0.76 21.54 7.72 61.88 0.93 20.84 1.84 9.85 7.58 78.77 0.34 平均值1.69 28.32 10.40 65.18 1.08 25.07 2.13 12.31 7.76 80.88 0.39 点数9 9 9 9 3 8 2 2 2 2 2 C24最大值2.72 37.49 14.98 74.74 3.33 29.26 2.37 16.52 9.15 84.55 0.82 35.72 最小值0.82 23.02 7.09 49.92 0.54 21.35 0.97 8.05 7.61 75.84 0.39 35.68 平均值1.60 29.98 10.48 62.13 1.67 24.66 1.88 11.68 8.31 80.72 0.64 35.69 点数121212 1210 129 9 9 9 8 3 C25最大值2.26 33.59 16.83 79.41 5.92 31.06 2.19 11.38 11.23 85.52 3.35 35.88 最小值0.47 13.22 8.45 56.08 1.13 22.13 0.63 6.53 8.37 71.37 0.88 35.59 平均值1.20 22.28 11.72 68.21 4.00 27.27 1.29 9.17 9.11 81.98 2.16 35.75 点数12 12 1212 11 1212 12 12 1212 4 根据煤炭质量分级第1、2、3部分规定标准(GB/T15224.1-2004、GB/T15224.2-2004、GB/T15224.3-2004),各煤层质量分级情况见表2-2-4。表2-2-4 各煤层质量分级表煤层项目Qgr. daf(MJ/kg)AdSt,d级 别C13平均25.3211.151.85低灰、中高硫、中高热值煤C14平均25.4110.370.41低灰、特低硫、中高热值煤C15平均25.259.560.22特低灰、特低硫、中高热值煤C19上平均28.518.890.40特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C19平均30.418.670.56特低灰、低硫、特高热值煤C23平均25.0710.401.08低灰、低中硫、中高热值煤C 24平均24.6610.481.67低灰、中高硫、中高热值煤C25平均27.2711.724.00低灰、高硫、高热值煤(2)元素分析据精查报告,各煤层元素组成有碳、氢、氮、氧等,浮煤碳含量(Cdaf)占90.1291.99%,氢、氮、氧含量较少。各煤层间元素组成差异不大,见表2-2-5。表2-2-5 各煤层元素分析统计表煤层项目Cdaf(%)Hdaf(%)Ndaf(%)Sdaf+Odaf(%)C13平均值91.32 3.74 1.47 3.47 C14平均值91.38 3.77 1.44 3.41 C15平均值91.83 3.72 1.55 2.79 C19上平均值91.72 3.79 1.46 3.04 C19平均值91.99 3.68 1.41 2.92 C23平均值92.07 3.83 1.42 2.69 C 24平均值91.59 3.74 1.35 3.32 C25平均值90.12 3.82 1.09 4.97 2.2.4水文地质(一)地表水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后大部分地表水顺地形坡向排泄,汇集于冲沟之中,向矿区中部溪沟迳流,最后汇入石亮河。部分地表水沿岩层孔隙裂隙渗入地下,进入含水层,向深部迳流,部分沿导水裂隙渗入矿井。 (二)矿井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区内含、隔水层相间出露,其含、隔水特征与区域基本一致,现就对煤层开采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含、隔水层特征叙述如下: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1)上亚段(T1f12)多形成陡坡地形,分布标高4201035m。该亚段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条件较差,主要受上覆飞仙关组二段风化裂隙水的渗透补给。据钻孔揭露,浅部以风化裂隙发育为主,深部溶蚀裂隙发育,但有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之势,富水性亦随之减弱。局部地段因补给条件较好,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富水性较强,并具有承压性。因此,该亚段为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2)下亚段(T1f11)出露在反向坡上,标高4251000m,受岩性和出露条件的限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能力较差。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并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深部揭露此段裂隙不发育,据勘探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冲洗液消耗量和回次水位变化不大。因此,总体上该亚段岩层富水性极弱,可视为隔水层。2、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该组地层为煤系地层的顶板,呈狭长条带状展布在反向坡上,地表未见大的岩溶洞穴,以溶沟、溶蚀裂隙为主。据钻孔揭露,深部溶蚀裂隙及孔洞普遍发育,其发育程度受当地侵蚀基准面控制。据统计,侵蚀基准面以上钻孔见溶蚀裂隙、孔洞率达75,以下达33,且向深部减弱。从简易水文观测和抽(注)水试验资料分析,长兴组地层裂隙大多不含水,其表现为钻孔回次水位下降,冲洗液全漏失,而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很小。因此,该组地层富水性弱。综上所述,该组地层为煤系顶板溶蚀裂隙富水性弱的直接充水含水层。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隔水层由于受岩性的控制,浅部以风化裂隙为主,其发育深度1015m,多发育在砂岩、粉砂岩之中,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中基本不发育。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能力差,雨后大部分经地表流出,仅少量渗入地下储积于风化裂隙中。据钻孔揭露,深部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未见裂隙,简易水文观测,回次水位、冲洗液消耗量基本无变化;砂岩、粉砂岩偶有裂隙发育,回次水位有所下降,冲洗液消耗量略有增大。因此,该组地层基本不富水或富水性极弱,应视为隔水层。4、二叠系下统茅口、栖霞组岩溶强含水层该组地层岩溶发育,溶洞、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星罗棋布,峰丛、溶沟、溶槽、石芽、坡立谷、孤峰等岩溶地貌景观屡见不鲜。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沟谷水补给。地层浅部地下水以管道流的形式运动,深部富水不均,当溶洞、裂隙发育时,储积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而发育较差时,则富水性弱。综上所述,该组地层为煤系地层底板岩溶富水性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三)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区内主要断层为F9断层,该断层是区内切割煤系地层规模较大的主要断层,据钻孔揭露,该断层破碎带为1.56.0m,最大落差46m。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一般在见破碎带前后回次水位及冲洗液消耗量变化不大,但部分钻孔,如38174号孔于断层附近冲洗液全漏失。因此,该断层富水性较弱,但具有一定的导水性。(四)地表水矿区内发育数条“ V”型季节性溪流,多为东南西北流向,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流量变化较大,雨后流量猛增,雨后数日则干涸。(五)地表、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后大部分地表水顺地形坡向排泄,汇集于冲沟之中,向矿区中部溪沟迳流,最后汇入石亮河。部分地表水沿岩层孔隙裂隙渗入地下,进入含水层,向深部迳流,部分沿导水裂隙渗入矿井。2.2.5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地热、冲击地压根据矿区各矿开采情况来看,本井田地温在26以下,为地温正常区。亦无冲击地压。2、煤层顶底板(1)C13煤层顶板的泥岩、砂质泥岩中,含蠕虫状黄铁矿,长数毫米至1cm左右,多数顺层分布,另有夹03层煤线。底板的粘土岩中,局部见一层煤线或炭质泥岩。含菱铁矿,并可见黄铁矿结核。(2)C19上煤层顶板、C19煤层底板C19上煤层顶板的泥岩、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C19煤层底板的粘土岩中,含少量球状黄铁矿,鲕状菱铁矿。(3)C23煤层顶板常为褐灰色的岩屑砂岩,岩屑成分多为粘土岩屑,分选差,胶结疏松。底板常见褐灰色泥岩,质硬,无粘性或粘性小,含豆状、鲕状菱铁矿和少量植物碎片,并含聚晶球状黄铁矿。(4)C25煤层顶板常含似层状和顺层分布的结核状、聚晶球状黄铁矿,近煤层处有厚度1m左右的灰黑色泥岩,具贝壳状断口。各可采煤层详见表2-2-1。24第 页表2-2-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代号厚度(m)倾角(度)容重(t/m3)间距(m)煤 层 特 征顶 板 岩 性底 板 岩 性C130.652.681.5116361.45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有一定变化,属较稳定煤层。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3.820.28.16C140.812.551.4116361.50除断层缺失外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大,属较稳定煤层。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6.818.410.84C150.01.790.9016361.50除ZK7-3号钻孔冲刷无煤外,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属较稳定煤层。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部分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4.719.19.86C19上0.691.601.1816361.45在分叉段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属较稳定煤层。灰、深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部分为泥质粉砂岩,局部见伪顶。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部分为炭质泥岩、粉砂岩。08.03.8C191.425.063.0916361.45全区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属较稳定煤层。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4.614.68.02C230.71.660.9416361.55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小,属较稳定煤层。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2.37.04.26C240.641.530.8216361.55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小,属较稳定煤层。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3.314.66.3C250.751.681.1616361.55全区可采,结构简单,厚度变化小,属较稳定煤层。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部分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细粒砂岩,伪顶为炭质泥岩。灰、浅灰色高岭石粘土岩。5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4页 共79页3、环境地质1、滑坡、崩塌、地表塌陷、沉降及开裂矿区东部边界发育H15滑坡,该滑坡位于P2c及煤系地层中。平面上似纺棰状,长轴方向北东至南西,长570m,宽约175m,其中约有近一半在本矿区范围内。P2c灰岩崩塌后沿煤系槽谷向西滑动,滑坡前缘、中部以P2c灰岩为主,杂乱堆积。后缘主要为T1f1岩石组成,风化后呈浅黄色。除滑体中部有平台显示和滑坡前缘有泉点出露外,其余滑坡迹象均被破坏,属崩塌堆积为主的浅层滑坡。该滑坡目前未见滑动迹象,但应密切加强滑坡动态的观测。矿区内无其它明显的地表塌陷、沉降和开裂,地表建筑未见开裂变形等现象。局部地段由于地形原因形成的垮塌,规模都较小,影响不大。4、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一)瓦斯根据四川省经委川经煤炭函20091105号文的批复,三桂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根据泸州市安监局对古蔺县三桂煤矿二00九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1.8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45.96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30m3/min,相对涌出量5.02m3/t。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二)煤尘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该矿所采C15、C19、C23、C25煤层进行的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结论均为无煤尘爆炸性。本矿未对C13、C14、C24煤层的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据储量核实报告,以上三层煤无煤尘爆炸性。本次设计暂按无煤尘爆炸性设计,但今后矿井揭露煤层后,应及时对C13、C14、C24煤层的爆炸性进行鉴定,按鉴定结果进行管理。(三)煤的自燃倾向性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该矿所采C15、C19、C23、C25煤层进行的自燃倾向鉴定,结果均为三类,属不易自燃煤层。本矿未对C13、C14、C24煤层的自燃倾向进行鉴定。据储量核实报告,C19、C25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此次设计按自燃煤层进行设计。2.3工程概况2.3.1井巷基本情况(见巷道特征图)根据推荐的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共有五个井筒,分别为+803.60m主平硐、+834.67m副平硐、+704.54m排水平硐、+949.34m回风斜井和+826.42m回风斜井。初期投产时布置三个井筒,分别为+803.60m主平硐、+834.67m副平硐和+949.34m回风斜井。(1)+803.60m主平硐:净宽3.0m,净面积7.7m2,直墙半园拱断面,用于煤炭、矸石、材料、设备运输及管线敷设、进风、排水、行人。铺设单轨,600mm轨距,钢筋混凝土轨枕,22kg/m钢轨。利用CTY5/6G型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机车牵引1.0t矿车运输。井筒内布置有洒水管。(2)+834.67m副平硐:巷道净宽2.0m,净面积4.2m2,梯形断面,金属支架支护。用于辅助进风和行人。井筒内设有洒水管。(3)+949.34m回风斜井:净宽3.0m,净面积7.7m2,直墙半园拱断面,为矿井专用回风井。井筒内设有洒水管和瓦斯抽放管。(4)+826.42m回风斜井:净宽3.0m,净面积7.7m2,直墙半园拱断面,为矿井专用回风井。井筒内设有洒水管。(5)+704.54m排水平硐:净宽2.0m,净面积4.2m2,直墙半园拱断面,用于矿井排水,并兼作安全出口。井筒内设有洒水管。2.3.2井壁结构利用的各井筒为矿井原有井筒,需要扩巷维修,达到设计要求。+803.60m主平硐、+834.67m副平硐、+704.54m排水平硐为顶板穿层巷道,穿过的岩层主要有砂质粘土、砂岩和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和长兴灰岩等岩层,穿越稳定的岩层采用喷浆或锚喷支护,当遇断层破碎带或软岩时,采用砌石旋支护。+949.34m回风斜井和+826.42m回风斜井布置在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采用喷浆或锚喷支护。2.3.3井筒特征井筒特征见表3-4-1。表2-4-1 主要井筒特征表名 称+803.60m主平硐+834.67m副平硐+949.34m回风斜井+826.42m回风斜井+704.54m排水平硐井口坐标纬距(X)31047503104764310491931043563105263经距(Y)3560281335603036356036713560260835602429井口标高(m)+803.60m+834.67m+949.34m+826.42m+704.54m井筒倾角()/3225/井筒长度(m)240130274295521井筒净断面积 (m2)7.74.27.77.74.2支 护支护方式锚喷、砌石旋金属支架锚喷、砌石旋锚喷、砌石旋锚喷、砌石旋厚度(mm)100(250)100100100(250)井筒装备铺22kg/m钢轨,单轨。铺设瓦斯抽放管。台阶、扶手。设排水沟。备 注安全出口安全出口专用回风井专用回风井安全出口2.4 井底车场及硐室一、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不大,采用机车运输、大巷装车方式,车场型式为折返式车场,车场内设有空、重车线,车场的空重车线长度按1.5倍列车长布置。车场布置于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为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净宽4.5m,净高3.6m,净断面积14.2m2。二、主要硐室的设置在+804m水平运输大巷东端设中央变电所,在轨道上山下部车场设消防材料库和采区避难所。1、井下消防材料库井下消防材料库位于采区下部车场,硐室的围岩岩性为灰岩,其岩性较稳定,为矿井贮存井下的消防材料。消防材料库设计长度20m,采用半圆拱锚喷断面,巷道净宽3.0m,净高2.8m,锚喷支护厚度120mm,巷道净断面7.44m2,掘进断面9.14m2 。消防材料库两个出口均安设向外开启的栅栏门。硐室内设材料堆放平台,平台高度0.5m,宽度1.0m,台面使用M10号水泥砂浆抹面。该硐室采用独立通风。2、中央变电所设计采用高压10kV下井,在+804m水平运输大巷东端设中央变电所。中央变电所硐室地面高度高于+804m水平运输0.5m。变电所为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长20m,净宽3.4m,净高2.9m,净断面积8.61m2。设两个出口,每个出口设置一道防火铁门,门上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采用全风压并联配风。3、避难硐室(1)永久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采区避难硐室)设在采区下部车场,永久避难硐室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两道隔离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隔离门以内为生存室。过渡室净面积应不小于3.0米2,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第一道隔离门上设观察窗,靠近底板附近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生存室净高不低于2.0米,长度、宽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75米2的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暂定80人。靠近底板附近设置两趟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2)临时避难硐室各采掘工作面长度未超过500m,临时避难硐室(工作面避难硐室)设在各区段运输石门。临时避难硐室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过渡室净面积应不小于2.0米2,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第一道隔离门上设观察窗,靠近底板附近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生存室净高应不低于1.8米,长度、宽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每人应有不小于0.6米2的使用面积,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应不少于10人,不宜多于50人。靠近底板附近设置不少于两趟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4、轨道上山绞车房采区轨道上山绞车房硐室的围岩为灰岩,岩性较稳定,采用半圆拱断面,料石砌碹支护,硐室净宽5.0m,净高4.0m,净断面积17.3m2。采用全风压并联配风。 第三章 施工方案及支护3.1 施工方案的选择根据巷道工程技术特征和现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我矿多年来的施工经验、队伍状况、装备水平,通过方案比较和论证,确定采用钻眼光面爆破法组织施工。施工方案为:采用YT28型风动凿岩, ZYP-30型爬岩机装岩,JK-2.5/20型提升机配1吨箱式矿车运输、排矸。MFC-1392/3657风动单体锚杆钻机打锚杆孔,物料采用矿车运输, DZ-V型砼喷浆机喷射砼;7.5KW潜水泵排水,激光指像仪导向,按中腰线掘进。FBDZ4型27.5Kw对旋局扇配500mm抗静电、阻燃风筒通风,平硐井筒砌碹采用现浇方式,料石由地面集中运输,砌碹碹胎采用15kg/m压制而成,木制模板。3.2 主平硐穿层段和回风斜井风化基岩段扩巷支护设计3.2.1 支护形式平硐穿层段及斜井表土风化基岩段支护形式采用料石砌碹,厚度为500mm。斜井水沟及行人台阶用砼浇灌的形式砌筑。砼强度等级为C20。砼配合比为:水泥:沙子:石子:水=1:2:2:0.503.2.2 支护工艺流程立模运送料石人工砌筑凝固拆模养护 3.2.3 作业形式采用短扩短砌的作业方式,一扩一砌,段长1.5m。掘进时采用液压支架作为临时支护。3 .3 基岩段支护设计平硐基岩段施工采用锚喷联合支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