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题型4引文类选择题题型概述引文类选择题一般以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等为背景,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这类选择题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题干列举一段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第二种,题干列举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让学生分析题肢中哪些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符合题干观点;第三种,题干列举一段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题肢也是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让学生分析哪些题肢与题干中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相一致。解题策略解答引文类选择题,必须理解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含义,若对名人名言、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的意思都搞不清楚,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则无从谈起。而一些古代、外国的名人名言本身晦涩难懂,则更增加了解答此类试题的难度。它要求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仔细品读引文,准确、全面获取引文中的有效信息,要将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读全文,把握引文的时代背景和语境,又要抓住关键信息,把握引文的中心思想,这是解答引文类选择题的前提。(2)运用政治学科思维,对引文进行针对性分析。要根据设问的要求,对引文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方面的解读,找出引文体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观点,这是解答引文类选择题的关键。(3)连接题干和题肢,选出正确答案。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把题干和题肢放在一起统一进行考查,排除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和说法绝对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题肢。 典型例题“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 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道”是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元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这既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又包含辩证法思想自然从来不飞跃自然界不变化,属于形而上学物理不外于吾心认为物质依赖于人的主观,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运动的。这既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又包含辩证法思想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运动发端于客观的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道”是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元气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结果。它表明,世界是物质要素按其固有规律运动变化的结果,这其中既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又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表明世界是“火”运动变化的结果,与题干的要求一致,故选C。题型集训1.“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句话说明()公平与效率存在矛盾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与效率有一致性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A.B.C.D.答案D题干中的观点反映的是公平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财富增加,说明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一致性,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正确。2.“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首先必须把权利放出笼子。”从权力与权利的对立统一性上看,这句话强调的是()权力来源于权利,受权利制约权力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实现权利健全的法律是对权力的确认和限制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A.B.C.D.答案A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首先必须把权利放出笼子,就是强调用公民的权利来监督和制约相关国家机关的公共权力。从权力与权利的对立统一性上看,因为权力是来源于权利的,权力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实现权利,权力应该受到权利的制约,正确。没有涉及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不合题意。3.对于私人财产权和公权力的关系,英国前首相威廉皮特说:“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对我国政府的启示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完善行政监督体系A.B.C.D.答案A“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强调公权力要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启示政府要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正确切题。不合题意。4.周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此,正确的理解有()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德治功能先有文化才有人类发展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字是文化素养的核心A.B.C.D.答案A“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该观点认为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德治功能,也说明了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入选。表述错误,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5.“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这告诉我们健康的阅读()能够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是一个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B.C.D.答案C“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说明健康的阅读是一个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说明健康的阅读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中的“决定”说法错误。中的“主要途径”说法有误。6.“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A.B.C.D.答案C“尊古”和“不忘古”,说明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不泥古”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错误。不合题意。7.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是()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C.“天地合气,万物自生”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答案A题干要求选出与杨泉观点根本对立的观点。杨泉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合题意。8.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告诉我们()A.人只能服从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B.规律是人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的C.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答案C“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反映的是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C项正确。A项“只能服从”、B项“创造”说法错误。D项不合题意。9.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下列选项与诗句包含的哲理相通的是()A.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B.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C.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D.有信路路畅,无信寸步难答案D题干中的观点强调意志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项强调信用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的作用,均反映的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D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违背规律要受惩罚;B反映的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C反映的是开明的君主不厌烦臣民,所以使他成为众人的君主,不合题意。1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哲学上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C.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因地而异答案D淮南与淮北的气候条件不同,同样的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从哲学上看主要是由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不同所致,D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11.唐代杜荀鹤诗作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极力扼杀新事物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A.B.C.D.答案C题干中诗句描绘了小松的发展过程,从埋在深草里,到出蓬蒿,直到凌云,体现出了新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在曲折中成长,而“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则更是明确表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正确。不合题意。12.唐代诗人元稹在蚁中写道:“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与该诗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前事不忘,后事之师D.言之非难,行之为难答案B“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说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B项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不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合题意。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有()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A.B.C.D.答案C题干中观点的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上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小人间没有对立也就没有真正的统一,不能真正地和谐贯通。这说明既对立又统一才是事物的常态,说明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正确。14.“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民者不泥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以怀疑的精神彻底否定权威B.要能突破并超越客观实际的约束C.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D.要积极通过“扬弃”解决事物的矛盾答案C题干中的观点强调要创新,这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C项正确。A项“彻底”说法错误。B项“突破并超越客观实际的约束”说法错误。D项不合题意。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