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徐同芹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389222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徐同芹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徐同芹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司马谏议书课前三分钟: 曾经有悲观主义哲学家说,我们出生时之所以哇哇大哭,是因为我们预知生命必然充满痛苦,至于迎接新生命到来的成人之所以满心欢喜,是因为世间又多了一个来分担他们的苦难。当然,这是消极,负面的论调,人生是苦与乐,都是内心的感受,一切都得靠我们亲自体验,一如挫折,或许遭遇之时会让我们感动痛苦,但正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加坚强、勇敢。或许,从我们出生,哭出了生命中的第一声时,我们就开始感受到,人生必定充满了泪水与艰辛,但是,也唯有这些艰难,才能突显出生命的可贵与不凡,让我们在撒手寰的时候笑着离开。其实,许多人的命运,都经历了种种痛苦与磨难,最后的结果却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承担磨难的心境不同,唯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才能累程出坚强的生命力,也唯有历经风风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难得与珍贵。学习目标:1、识记重要的文言字词义,能翻译课文。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果敢坚定的改革精神;分析作者是如何针锋相对地驳斥对方观点的。背景与题解: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身为参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所以称为“司马谏议”)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是作者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并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满。文章批驳了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而又文笔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举重若轻而简明扼要,既表明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二、生字识记聒(gu):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如:聒耳。壬(rn):1.天干的第九位。2.姓。恤(x):1.顾虑,忧虑。如:不恤人言。2.怜悯。如:体恤。3.救济。如:抚恤。胥(x):1.胥吏(小官吏)。2.互相。3.书齐、皆。如:万事胥备。度(du):难测;估计。如:揣度。另读(d):1.计量长短。如:度量衡。2.程度。如:极度。3.章程;行为准则。如:法度。4.人的气质或姿态。如:风度。5.计划,主张。6.过(指时间)如:虚度光阴。膏(go):1.脂肪;油。如:膏火。2.很稠的糊状物。如:牙膏。3.肥沃。如:膏腴。本文取此义。晤(w):见面。如:会晤。自主学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预习效果反馈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答: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答: 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答: 4.翻译句子。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一词多义整体感悟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3、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4.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