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战国策目录序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37956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战国策目录序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战国策目录序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战国策目录序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国策目录序一、美文诵读 课前三分钟: 我喜欢1我喜欢静静地聆听跳跃着的生活脉搏!我喜欢悄悄感悟生命中每一份真实的平凡与琐碎!我喜欢在薄雾轻绕的清晨,穿过楼下已人声鼎沸的集贸市场,侧耳倾听小贩们或远或近的叫卖、吆喝声以及那些夹杂着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声,所有这些声音和谐地重叠成一曲动感的生活咏叹调,那份柴米油盐的生活气息在瞬间如潮水扑面而至。我喜欢在风和日丽的午间,端坐草坪的水泥凳上,静静地凝望阳光下自生自灭的草儿,还有不远处那挺拔的树木,然后想象那一株株看起来卑微脆弱的小草,曾在泥土中经过了怎样艰难地挣扎才破土而出,而那些树儿又是如何去抵挡八面来风并于风中岿然不动的。“唯有埋头,才可出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是怎样一道撼人心魄的风景啊!二、预习指导:1、早读自修课20分钟结合战国策目录序注释通读文章。2、利用测评资料,走进作者。曾巩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主张“文以明道”。 3、用红笔圈画出导学案中疑难处,小组讨论寻求帮助。三、学习目标:1、识记重要的文言字词义,能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正面与反面相结合增强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四、自主学习。1、阅读全文,给方括号前黑体字释义;给划线的句子翻译。2、自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句,同学间交流解决。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 )。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 )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 )教化,修( )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 )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译句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 )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译句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 )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 )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 )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译句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 )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 )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 )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 )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译句 译句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 ),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 )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译句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1、熟读课文,大体理清每段写作内容,体会本文的议论方法。 2、【思考】文章第二段说“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第四段说“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这两句话分别说谁?两者是什么样的关系?答: 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赞同废弃禁绝战国策的原因。 六、合作探究七、展示点评-我的舞台,我的精彩八、课堂检测 学案与测评P43 “拓展阅读”阅读伶官传序完成18-22题九、译文参考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说第十一篇缺失了。我访问了许多读书人的家,才全部得到了这部书,校正了它的谬误,而把无法查考的问题存疑,这样战国策三十三篇便又完整了。序文为:刘向所作战国策书录说:“西周的开国先王,使政教风化英明,使治国制度完善,所以天下大治;等到后来,阴谋欺诈的权术被各国采用,因而推行仁义的道路被堵塞了,所以天下大乱。”这个见解已经很高明了。最后又说:“这部书中记载的战国时的谋士们,猜度当时各国君主能够实行的事情,而不得不那样做。”(这个结论)可以说是被流行习俗迷惑,而不能对自己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念。孔子、孟子的时代,距离西周初年已经几百年,西周的旧制度已不存在,旧习俗已经消亡很久了。孔子、孟子于是独立阐明古代先王的治国之道,认为这是不可以改变的,难道打算强迫天下的君主去做后代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吗?也只不过是将根据所生活的历史年代、所遇到的形势变化,来制定当代的治国法度,让大家不要丢掉古代先王安邦定国的基本主张罢了。二帝三王治理国家的时候,形势变化确实很大,政治制度确实各有不同,然而他们治国平天下的基本主张,无论前后 ,都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孟子的政治主张,不过如此而已。制度,是用来适应形势变化的,不必完全相同;道,是用来治国的根本,不能不保持一致。这个道理是不可更改的。因此孔子、孟子坚持这个真理,难道是喜好标新立异吗?能够不苟且随俗罢了。这就可以说是不受流行习俗迷惑,而对自己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念。战国时的游说之士却不是这样,他们不知道先王的政治主张值得坚信不疑,却以自己的见解容易投合各国君主的需要为乐。他们的居心用意,只是苟且搞一些权宜之计罢了。因此鼓吹诈术的方便却隐瞒它的失败之处,大谈攻战的好处却掩盖它的后患。他们一个跟一个提出的权宜之计,都有一点小利,可是抵不上它的危害;都有一点收获,可是抵不上它的损失。最后发展到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一流人,都因此丧了性命;而重用他们的各国诸侯和强大的秦国,也都亡了国。他们给后代造成的大祸已经很清楚了,可是一般俗人还对此执迷不悟。只有古代先王的治国之道,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制定的政治制度虽然各有不同,但是考究起开没有毛病,使用起来没有漏洞。因此古代的圣君贤臣,从来没有人放弃古代先王的政治理论,改而采取纵横家的权宜之计。有人说:“既然邪说危害正道,那就应当把它们完全废弃并且彻底禁绝,可是这部书还没有销毁,那能行吗?”我说:“君子禁止邪说,坚持要把邪说的谬误之处向天下人说明,使当代的人都知道邪说为什么不可以听从,然后再加以禁止,这样就会统一大家的认识;使后代的人都知道邪说为什么不可以实行,然后再去引以为戒,这样就会取得明确的看法。难道一定要销毁他们的书吗?废弃并禁绝邪说的办法,没有比这更好的。因此,孟子的书上就有研究神农学说的言论,还有研究墨子学说的言论,他都记载下来,并予以驳斥。至于这部战国策的写作,上接春秋末年,下至楚、汉建立,在前后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记载了各国纵横家的行踪和事迹,实在是不该废弃的。”这部书有高诱注本二十一篇,有人说是三十二篇,崇文数目保存八篇,现在保存十篇。十、文言沙龙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