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退热用药综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364704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退热用药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见退热用药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见退热用药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退热用药综述(下)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世卫组织推荐的退热药由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高烧首选退烧药,因此笔者将这两种非甾体抗炎药一起介绍并作比较。布洛芬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相对其它非甾体抗炎药要小。因此,它是目前WHO和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应用于临床的儿童退烧药。儿科专家认为,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是儿科常见的退热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由于相对安全性和退热效果显著,它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退热药。 儿童退热药中布洛芬最具优势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疗效对比作者:耿涛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卢安夏中央医院长期以来,发热是儿科关注的问题,发热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情,儿童多因与病情不成比例,轻微疾病即可出现发烧,父母常常不了解这一现象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随意应用退热药即成为儿科普遍的现象。采用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值得临床探讨。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均为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临床观察到,二者的退热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差异,为比较二者的确切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对12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男女比例1.41。年龄17岁。13岁30例(25%),35岁72例(60%),57岁18岁(15%)。入选标准:临床表现符合上感的诊断标准,病程均在3d以内,体温39。布洛芬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男女比1.31,常规口服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同时,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510mg/(kg.次),68h重复1次。对乙酰氨基酚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男女比例1.51。常规口服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的同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10mg/(kg.次),46h重复1次。1.2疗效判断疗效:治疗48h内退热,体温不再复升,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48h后体温下降为低热,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治疗48h后体温不降,临床症状无缓解。13统计学方法将统计数字输入SPSS统计软件11.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检验,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2结果两组病例退热疗效对比观察见表1。表1上感伴发热两组疗效对比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P值治疗组603221788312770.01对照组60201624600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差异显著,布洛芬退热疗效比对乙酰氨基酚好。两组病例退热时间比较见表2。表2上感伴发热两组平均退热时间比较( s)组别n平均退热时间(d)t值P值治疗组603.201.252.6260.01对照组604.411.23从表2中所观察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3.201.25)d,对照组(4.411.23)d,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布洛芬退热时间比对乙酰氨基酚短。观察两组除个别胃肠道反应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两组间无差别。3讨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布洛芬(异丁苯丙酸)作为安全有效的解热药物在儿科应用。发热是儿科的常见症状,退热药物是儿科医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水杨酸类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乙酰氨基酚虽然相对安全,但与布洛芬相比,疗效不甚理想,布洛芬是美国FDA唯一推荐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类抗炎退热药,它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区前列腺素E2而调节体温。同时还具备有抗炎作用。美国从1989年起允许布洛芬作为6个月以内儿童的解热药应用于临床,它的作用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它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临床观察证实,布洛芬做为退热药起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安全可靠,口感好,是目前临床疗效确切、相对安全的退热药。小贴士:谨防滥用对乙酰氨基酚值得引得广大医学界人士和家长高度重视的是,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儿童感冒药都含对乙酰氨基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而家长一见孩子感冒就随意给孩子服用感冒药,使对乙酰氨基酚处于滥用状态,对乙酰氨基酚虽然副作用较小,但滥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带来诸多的药物副作用。而且临床证实,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将会引起肝肾毒性。据湖北省中山医院肾内科丁小强教授介绍,近几年儿童肾病的患因,绝大部分都是在感冒后,随意给孩子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引起的肾病变。布洛芬的发现英国sheffieldhallam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和生物医学科学主席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RainsfordKD教授_布洛芬是抗炎解热止痛类OTC产品,是临床使用最普遍的NSAID类药物之一,被广大医师广泛地用于儿童退热、治疗风湿或类风湿疾病,以及关节肌肉痛、头痛、痛经等多种疼痛。现在,我们回顾布洛芬的研发历史,对正确合理使用布洛芬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布洛芬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开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超级阿司匹林”过程中长期研究的产物。将布洛芬誉为“超级阿司匹林”,意味着与当时的其他药物相比,疗效相同,但更具安全性。1964年,当人们发现几个有前途的化合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失望后,选择性地开发了布洛芬,布洛芬的半衰期比较短,并且胃肠道耐受性良好。布洛芬1966年在英国上市,1974年在美国上市。1983年布洛芬在英国成为第一个可以通过非处方药方式销售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第二年(1984年),布洛芬在美国也成为非处方药。最近的证据表明,布洛芬抗炎特性是通过调节白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因子产生、抑制自由基和信号转导等途径达成的。布洛芬可能也通过背角发挥中枢镇痛作用,其应用前景还可能包括在某些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中具有的保护作用。布洛芬是由StewartAdams博士(后来成为教授并荣获英帝国勋章)和其领导的团队科研专家Colin Burrows、化学家JohnNicholson博士共同发现的。Adams意识到一种成功的药物应该有三种药理学特性抗炎、止痛和退热。布洛芬的第一个随机临床试验是由TomChalmers博士在英国进行的。经过多年临床的成功应用和广泛的、给人深刻印象的安全记录积累之后,1983年在英国和1984年在美国,布洛芬成为了非处方药OTC,每天的推荐剂量是1200毫克。布洛芬的成功开发是对Adams和其同事坚定不移精神和艰苦工作的巨大鼓励。随后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证实,就治疗效果与靶器官毒性相比而言,布洛芬的性能比非常好。布洛芬治疗作用的发展还是非常幸运的,它首先是在低剂量情况下应用,仅在广泛的经验积累之后才提高了剂量。这种知识和经验的逐渐积累,避免了某些问题的出现,如一些预料不到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打击临床应用的信心。关注解热镇痛剂量下的布洛芬安全性法国CHUdeRouen药理中心MooreN_布洛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作为非处方药使用,剂量为6001200mg天。经过多年这样的应用后,非常有必要回顾布洛芬用药安全性的相关数据,并与其他止痛剂进行比较。药物监督系统的统计报告指出,在英国,每应用5百万片布洛芬(200mg片)才引起1例不良反应,而美国的报告是2千5百万片引起1例不良反应。在临床试验或上市后的研究中,布洛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安慰剂或对乙酰氨基酚相似。在一项涉及4600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其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0.02。一项84000例儿童参加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0.007。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与布洛芬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比值比为13,低于与阿司匹林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即使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是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低剂量。其他不良反应,如肾功能减退等的发生率极低。在一项自愿的超量试验中,口服剂量低于6克(30片)的布洛芬,很少引起肾脏或其他的不良反应。布洛芬这一显著的安全性优势可能源于较短的药物使用时间、较低的使用剂量以及患者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也同布洛芬较短的半衰期有关,并有可能和它的药理特性相关联。当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服用需要考虑安全性时,用布洛芬替代治疗可能确实可以降低使用人群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结40年来,大量临床实验表明,布洛芬既有效又安全,其安全记录是其成为非处方药的主要原因。布洛芬是最好的儿童退烧药,也正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共同推荐布洛芬为儿童退烧的药物。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