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244074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薛法根尽管我们都知道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但我们仍然会陷入“教课文”的误区,且常常不知不觉。亦如三个忠告的寓言故事,国王明明知道这“三个忠告”,却偏偏会情不自禁地违背“三个忠告”。由此可见,“知道”是一回事,而“做到”却是另一回事。千万不要以为“知道了”,就一定会“做到了”。对此,盛新凤老师有清醒的认识:把三个忠告这篇课文当作一个“用件”,“利用文本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并在训练中提升语文技能和人文素养。”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对教材中的课文按照其功能,列出了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对“用件”是这样界定的:“在这种类型里,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而言,的确如此:“检查预习,教学生字词;借助课文,教学生说清故事情节、体会八哥的说话艺术、写出国王的羞愧心理、辩论八哥的是非形象;点明寓意的现实意义,给学生一个学语文的忠告。”这些都是围绕课文的思想内容所展开的“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而不纠缠于学生已经懂了的故事内容或寓意上。因此,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生长。可以说,这样的语文课,教的是“语文”,而不是“课文”。因为这篇三个忠告的“课文”仅仅是“教语文”的一个凭借,一个“用件”而已。这样的教学是源于盛新凤老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认识和功能定位。事实上,一篇课文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也自然具有多方面的教学功能,而最为重要的是“定位”。三个忠告这篇课文从思想内容上来看,五年级的小学生多读几遍已然能懂,不必要教;从语言文字的学习上来看,学生也能凭借文中的拼音或者凭借已有的语文经验能自己读懂,不需要教。那么,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这篇课文究竟还可以教些什么呢?教到什么程度呢?这的确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盛新凤老师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此,她选取了“写国王的羞愧心理”、“辩八哥的是非形象”这两个学生自己阅读所未曾涉及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写”中深化对文本寓意的深刻体认,在“辩”中深化为文本言语的真切感受。这样的教学“定位”是在学生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升,而不是学生已有水平的简单重复,看得到学生语文能力的进步,凸显出教学的发展性和有效性。诚然,假如我们转换一下视角看这篇课文,从寓言故事的教学价值角度,而不是从听说读写的教学价值角度,那么或许会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价值一,寓意的价值。当学生阅读完这个故事,自然知道“三个忠告”及其含义。然教学不是教会人相信,而是教会人思考:即使像国王这样的人,怎么还会“明知故犯”呢?这样的反躬自省,必然会促使学生将阅读的视角从关注国王转向关注自身,反思“我”或者“我们”是否会做同样的蠢事?这样一思考,学生的心智就开窍了,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价值二,言语的价值。寓言故事就是借助故事说道理的,一般读者不太关注故事本身的真假,而只会关注其中的道理。然语文教学是要教会学生“用故事讲道理”的言语本领,因而要细细琢磨的恰恰是故事本身,关注故事的叙述方式,而最为关键的是隐藏其中的言语“秘密”:前后呼应。前文讲国王听到了“三个忠告”,后文讲国王忘掉了“三个忠告”。后文国王的三个愚蠢行为恰恰是前文八哥的“三个忠告”,一正一反,对比如此鲜明,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如果前后不呼应,就不会有这样强烈的“喜剧”效果。由此,会不会讲故事,就全然在这隐藏着的言语形式里面了。而这样的言语形式,不讲述不比较,是不会有真切的感悟的。我看别人的课,常常想着自己的事:假如我来上,会怎么教?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不时会有新鲜的想法,而坏处就是往往会错过别人课堂的精彩。好在这是一个教学实录,其中的精彩可以让我们时时回看,慢慢品味盛新凤老师教语文的滋味和境界。附录:以听说读写建构有效课堂从“三个忠告”到“一个忠告”马来西亚五年级华文教材三个忠告课堂实录执教: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 特级教师 盛新凤整理:浙江湖州吴兴区爱山小学 张奕课前谈话安排听话练习,既巧妙导入新课学习,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略)起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师:今天盛老师跟同学们一起读一篇编在外国教材中的寓言故事,题目就叫做-三个忠告(学生齐答)。三个忠告,“忠告”这个词在词典里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诚恳的劝告(学生齐答),还有一种解释是:诚恳劝告的话(学生齐答)。你们觉得在这个题目当中,该选择哪个解释?生:我觉得该选第二个解释。生:诚恳劝告的话。师:那如果课题改成三次忠告呢?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呢?生:第一个,诚恳的劝告。师:你看,中国的语言文字很有意思吧。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它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师:这是编在外国教材上的寓言故事,我相信同学们想迫不及待地读这个寓言故事了。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提一些由易到难的要求,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慢慢地走进故事里面去,把故事读懂。我想问一下,在上课之前你们都预习过课文吗?师:看来预习的情况不太一样,那这个故事我估计你们读正确读流利应该没问题吧?生:没问题。师:那我们来随便抽读几段。谁读一读这个寓言故事的第二段?生(朗读第二段)师:这段课文里面有几个生字?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掌握?请看这是什么字?(出示“卵”的象形字)生:是个“卵”字。师: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蛋。师:对,简单地说,卵就是蛋,蛋往往会哺育出生命,这两个小黑点多像两个小生命呀!这是卵最早的字。师:再请你猜一个字。生(齐读):巣。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生:字的下面有个“果”字,上面有三个“点”字,像三个鸟宝宝,果”字像一棵树。师:对,鸟巢里伸出三个小鸟头,多形象!筑在树上的叫巣,筑在地上的叫窝。师:谁读下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师:这段话里有一个词叫“揩汗歇息”,我们平时把“揩汗歇息”叫什么?生:擦汗休息。师:对了,这个“歇”和“休”“息”都是“休息”的意思,但是这个“歇”字休息的时间要比“休”和“息”要短一些。师:谁再读一下倒数第二段?师:这段话里有好几个地方出现了“啊”字。这些“啊”字跟在不同的字的后面,读音有变化。你看第一句“小人也搬不动啊读(nga)”,第二句“是多么不明智啊,读(ra)”; “有用的啊读(ya)”。引导学生读。师:好。像这个“啊”的变调的知识,以后还会继续学习。(点评:从检查预习入手,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教学。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抓取了几个有价值的点作为教学内容。)展化教为学,言语实践说说清情节因果联系师:盛老师抽读了几个段落,就测出了你们的水平,你们的水平有这么高了,我的教学目标还要高一点,请你们挑战。你们已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有没有读懂这个故事?好,我来测试一下。课文当中说的三个忠告,到底是指哪三个忠告?生(齐读三个忠告)。师:起先国王有没有真正听懂八哥的三个忠告?生:没有。师:哪看出来了?建议大家先别忙着举手,先默读课文,把描写国王行为的句子划出来,对照前面八哥说的三个忠告,联系起来想一想,再化成自己的话说一说。生:国王下令把八哥逮回来。从这里看出来,国王没听懂八哥的第三个忠告-不要设法取回失去的东西。生:我从国王见八哥说的头头是道,就让它把宝石拿下来,看出国王违反了八哥的第一个忠告-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生:我从国王发觉自己上当了,下令随从把八哥捉下来,体会到国王为过去的事情而后悔了,没有听清八哥第二个忠告。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这个故事的内容你们已经懂了。故事当中的国王,他听到了八哥说的话,但是,他有没有真正听懂这话里的意思呢?生(齐):没有。师:说明这听话啊还挺有学问的呢!(板书“听”)(点评:利用故事内容本身的信息,自然地转入“听、说”训练,可谓巧妙至极。)读读懂八哥说话艺术师:同学们,故事中的国王不会听,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八哥特别会-说(板书“说”)。接下来,请你们再读读课文,八哥说的话有好几处,请你一边读,一边把它括出来,然后挑选一二处你最有感受的体会体会,你从哪里体会到八哥特别会说话。师:好,你研究的哪段话,读给大家听听。生:“求陛下恕罪,小人的巢里有一颗鹅卵般大小的宝石,是祖上吩咐小人交给陛下的,小人在此已经恭候多时了”。我从“恭候多时”体会到八哥会说话。师:它为什么要说恭候多时呢?生:说明八哥是毕恭毕敬,很有礼貌耐心地等待,国王会高兴。生:我从“是祖上吩咐小人交给陛下的”感觉到八哥会说话,他想告诉国王它家世世代代都在尊重国王。生:我从“鹅卵般大小的宝石”体会到八哥会说话。因为他是国王,很有钱,一丁点小的宝石他是不会在意,如果是这么大的宝石,他肯定会动心了。师:八哥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到国王的心里去了,都是国王爱听的,会说话!师:现在我就是国王,你们是八哥,你已经跌进了我的怀里,小命在我手里了,你怎么对我说这番话?生:生表情朗读这段话。师:(引导读出语感)你的宝石有多大?生:有鹅卵石那么大。师:我听起来像黄豆大。你能不能把这这颗宝石说的再大一点。生:再读,(有语感了)。师:你们自称“小人”,我听起来你们都像国王,能不能把自己说得再小一点?生:再读,把“小人”一词用虚声读了。师:我听出了谦卑。师:你看,在这样的情况下,八哥还这么会说话,用课文当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叫说得-头头是道(板书“头头是道”)。(点评:抓住“鹅卵般”“小人”指导朗读,体会八哥能应对不同说话对象的说话艺术,最后聚焦到“头头是道”一词,由此“启下”,带出下面的语段。)师:头头是道就是说得特别有条理,道理讲得特别清楚。让我们再找一找八哥说的话,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八哥说话头头是道。生:(生读语段2)“陛下随便相信小人的话,又后悔放走了小人,现在还要把小人捉回去,是多么不明智啊,可见三个忠告对陛下是很有用的啊!”生:道理说得很清楚。师:你的意思是说,这段话当中说清楚了为什么三个忠告对陛下有用的道理,是吧?他的道理是什么?说说看。生:随便相信别人的话,又后悔放走了小人,想把小人捉回去。师:最后得出结论生:三个忠告对陛下是很有用的。师:你们看,这里只有一句话,但已经指出了国王连续犯下的三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生(齐答):随便相信小人的话。师:这说明他违背了哪一句忠告?生(齐答):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师:它指出的第二个错误是什么?生(齐答):又后悔放走了小人。师:违背了?生(齐答):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后悔。师:第三个错误是什么?生(齐答):现在还要把小人捉回去。师:违背了哪句忠告?生(齐答):不要设法取回失去的东西。师:这一句话,他还用了两个连接词把它连接起来,一个是“又”(学生齐答),一个是“还” (学生齐答),听起来这话说得有条理吗?生(齐答):有。师:理由充分吗?生(齐答):充分。师:对,有条理,理由充分,这就叫做-头头是道(学生齐答),那谁能头头是道来说说八哥说的这话?生:再读这句。(点评:理清这句话内在的逻辑关系,品出八哥说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进一步验证了八哥说话“头头是道”。)师:你说得头头是道,但我觉得你说这话时还少了八哥说的那个味儿,那味儿在哪呢?我告诉你,这味儿就在这两个“啊”字上。盛老师把这两个带“啊”字的句子抽出来,你读一读,比一比,有这两个“啊”字和没这两个“啊”字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自己读。生:我品出来了,有“啊”的比没“啊”的情况更好,因为有“啊”就比较委婉,听起来舒服。师:我们俩合作一下,你来读没“啊”的,我读有“啊”的,让大家听一听,再比一比。师生对读师:八哥当时面对的谁?生(齐答):国王。师:它能直截了当批评指责他吗?生(齐答):不能。师:所以它要这么说。来,咱们再来说说八哥说的话,这回谁再来说说看?师:(生读),你尽管说得那么委婉,我还是听出了你对我的一点点嘲讽批评。谁再来读?师:(生读),你尽管说得那么委婉,我还是听出了你对国王的劝告。可见,理直不一定气壮啊?好,咱们一起来说说这话。(点评:此处对“啊”字的品味,品出了八哥的说话技巧:委婉得体,揭示了“理直不一定要气壮”的说话艺术。)师:八哥真会说话,当它跌进国王的怀里,眼看就要成为国王盘中餐笼中鸟的时候,它不慌不忙,灵机一动向国王说出了这么一段话。再读。生(齐读):求陛下恕罪,小人的巢里有一颗鹅卵般大小的宝石,是祖上吩咐小人交给笔下的,小人在此已经恭候多时了。师:国王不相信,八哥有抛出了三个忠告。生(齐答):第一,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第二,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后悔。第三,不要设法取回失去的东西。师:后来,国王发现自己上当了,想要反悔,这个时候,八哥有头头是道抛出这么一段话。生(齐读):陛下随便相信小人的话,又后悔放了小人,现在还要把小人捉回去,是多么不明智啊,可见三个忠告对陛下是很有用的啊!师:可见三个忠告对陛下是很有用的啊!再来一下。生(齐读):陛下随便相信小人的话,又后悔放了小人,现在还要把小人捉回去,是多么不明智啊,可见三个忠告对陛下是很有用的啊!(点评:把品析过的语段回环、链读,使学生对故事有个整体感。)写写尽国王羞愧心理师:你们看,八哥真会说,说得有理有据,说得委婉得体,所以,最后国王听了,羞愧的说不出话来,什么叫羞愧?生:就是比较害羞的表情。不好意思,难为情。师:国王羞愧得说不出话了,但是他的心里有很多很多话想说吧?你能代他写出来吗?写后交流生:国王可能会这样说:别说你这只八哥,还挺会说话的呀,今天老子放过你,下次见到你一定把你杀掉。师(幽默地):我怎么觉得不是羞愧,而是恼羞成怒!生:我猜国王想:是啊,我不应该别人刚说了忠告立马就违反,这的确很不明智啊!师:看来这个国王醒悟了。生:哎,看来我的一世英名都毁在这只鸟身上了啊!生:我将永远记住这三个忠告,做一位得体的君王。师:明智的国王,看来真的有点羞愧了。生:我怎么会上了八哥的当了呢?这八哥说的三个忠告的确很有用,下次我会注意了。师:你准备改了吧?看来八哥的劝说是有用的。生:我怎么这么好谀,又爱财,让我错过了一顿美餐。师:你说得第一个词是什么?生:好谀,意思就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师:哦,好谀,他创造的,有水平的孩子。生:八哥还挺机灵的,我怎么会上了它的当呢?以后做事我可要三思而后行啊?师:三思而后行,这是明智的国王。师:你们根据课文当中的信息,写了国王此时想说的话,经过你们的写,故事当中的国王形象更加丰满了。(板书“写”)(点评:给课文补白,说写结合,使课堂动静相宜,又丰满了人物形象。)辩辩出多元八哥形象师: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有意思吗?生(齐答):有。师:不同的人去读它,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八哥这个形象,我相信每个人心目中都是不一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八哥吗?要说明理由。生:我觉得八哥很狡猾,它一直在骗国王。生:我读出了一只睿智的八哥。师:说说你的理由。生:通常其他人落在敌人手里的时候,他们都会惊慌失措,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可是八哥很冷静,马上就知道该干什么了?师:所以你觉得它睿智吧?你也睿智,一般的人说人家聪明,智慧最多了,他用了一个高级的词,叫睿智,只有睿智的人才会用睿智这个词。生:我觉得八哥很聪明,因为它用国王喜欢听的话来骗国王就获得生命。生:我觉得八哥很随机应变,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师:现在我发现你们有两派意见,有的呢,给八哥唱赞歌,聪明、睿智、随机应变、勇敢等等;有的呢,对八哥有看法,说它狡猾什么的。我觉得你们可以辨一辨,它的行为是狡猾的“小人”行为,还是聪明睿智,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反驳别人的看法。生:我觉得八哥有点狡猾,因为骗人还是有点不好。生:要不是国王抓八哥,八哥干嘛要骗国王。生:它这么做是为了取得它的生命,我认为并没有什么做错的。生:我认为八哥是保护自己,你想啊,你落入了坏人的手里,难道你会心甘情愿让人宰割不成?生:我觉得八哥是故意栽在他的怀里,然后再说出这些谎言,最后说出忠告,提醒国王。生:我认为它的行为和狡猾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讲狡猾,都是想获得利益,而八哥只是想保护自己的生命。师:我觉得这场辩论会辩下去是没有底的,暂告一个段落好吗?我只想问问大家,经过刚才的辩论,听了别人的观点后,谁改变了原来对八哥的看法?(几个学生举手)啊,看来语言的力量还是挺大的,不仅能说服自己,有的人还能说服别人。同学们真能干,不仅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八哥形象,更加可贵的是,你们还能把自己的观点头头是道地表达出来,你们也很会听话说话,像八哥一样呢!(点评:这是本课最精彩的环节:通过辩论,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八哥形象。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八哥形象。可贵的是,老师话锋一转,把辩论的目的定位在“头头是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上”。言意融合得天衣无缝。)师: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快学完了,最后盛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八哥说这三个忠告对国王是很有用的,我想问问你们,这三个忠告对我们是不是也有点用呢?生:八哥的第一个忠告,对我们很有用的。社会上有些坏人给小孩吃糖果带他去哪里去玩,然后就把他骗走,我们不能随便相信别人的话。生:我认为这三个忠告对我们很有用。因为如果有这三个忠告的话,这会让我们不会一生过得不安稳。师:稍微说具体一点,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不安稳?生:东西丢了又取不回来。师:我懂你的意思,就是我们经常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设法取回失去的东西,会让我们徒增很多烦恼,是这个意思吗?我同意你的看法,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犯下国王那样的错误,随便相信别人的话,有时候我们也经常为过去的事情而后悔,想要设法取回失去的东西,徒增烦恼。所以,这就是寓言故事,读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受到深刻的启迪,所以寓言故事又叫做智慧之花,你们以后要多读寓言故事。(点评:讨论三个忠告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是遵循寓言这种文体的教学特点:读懂寓意。)收由“三”到“一”,言意互转师:好了,故事学完了,同学们,今天我们从故事的八哥和国王身上,感受到了说话和听话的重要性了。在课堂上,我们也充分地展示了我们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最后,盛老师要送给大家学语文的忠告,(把板书中的“三”改成“一”)请你们看板书,猜一猜,我会送一个怎样的学语文的忠告?生:要多说、多听、多写、多读。师: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就能学好语文。这是盛老师送给大家的一个忠告,也算是送给大家的一个礼物吧!师:给大家留一个课外作业:把“三个忠告”的内容放在文章前面、后面,或是分散在故事当中,自己再去编一个故事,有兴趣吗?生:有。(点评:从三个忠告到一个忠告,实现了从“意”到“言”的转换,揭示了寓言教学的规律言意融合。教学至此画了一个巧妙的“圆”。解构课文情节,课外编故事,是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