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232514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下列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解析:选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项当选;A项中“主观世界”说法错误;C、D两项改变了实践的外延。2据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的医疗纳米机器人将会出现,他们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以维护我们的健康,并将我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到云端,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这表明()A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发展B纳米机器人能够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纳米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从事精准的医疗实践D纳米机器人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解析:选A纳米机器人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表明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发展,A项入选。B项错误,机器人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故不能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项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机器人不可以实践。D项与题意无关。32017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全面领先。材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可以达到认识的终点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ABCD解析:选B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BCD解析:选A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水平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认识海洋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5“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选A题意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入选。B、C、D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6(2019邯郸摸底)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这表明()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人们能摆脱条件制约,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ABCD解析:选C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上天,人们可以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体现了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符合题意;从“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到“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体现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符合题意;错误,人们不能摆脱历史条件的限制。7(2019龙岩质检)全国政协第7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以“只交锋,不争吵只服从真理,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的民主态度,围绕热点话题粮食安全,就“推进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展开交流讨论。“只服从真理”是因为()真理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可混淆,具有客观性只有真理才对粮食安全问题具有指导作用ABCD解析:选B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中“只有”表述绝对化;依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只服从真理”是因为真理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的正确反映,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可混淆,具有客观性,正确。8(2019合肥质检)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公博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最新天文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暗能量随时间演化的证据。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这对暗能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该项发现说明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真理在不断否定自身中得到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来源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ABCD解析:选B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错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错误;“此发现表明暗能量的本质有可能不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宇宙学常数”,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来源,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选。9(2019哈尔滨期末)下列观点体现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A四川人喜辣,江浙人喜甜B牛顿力学适用于解释低速宏观物体运动C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已知地球为略扁的球形D有人认为水浒传为施耐庵所作,也有人认为不是他解析:选B“四川人喜辣,江浙人喜甜”,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A项不当选;B项表明牛顿经典力学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当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已知地球为略扁的球形”,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C项不当选;“有人认为水浒传为施耐庵所作,也有人认为不是他”,表明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D项不当选。10(2019安徽五校联盟开学考)2018年7月28日,媒体报道,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今后合肥市新建经营性住宅项目,住宅建筑层数原则上不高于24层,“限高”要求发布后,有部分网友提出了质疑。赞同者有,质疑者也有。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A意识是能动的,不同主体的认识角度一定不同B认识有差异性,会受到主客体共同因素的影响C规律是客观的,利用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真理是相对的,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解析:选B面对合肥市对住宅的“限高”,赞同者有,质疑者也有。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会受到主客体共同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不同的主体认识角度可能不同,可能相同,A项中“一定不同”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真理是相对的,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不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D项说法错误,排除。11以往研究认为,记忆形成后需要 24 周才能形成记忆的泛化提取能力。我国学者研究发现,记忆的泛化提取可在24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形成,他们将此命名为记忆提取的“快速泛化”,并发现了快速泛化的神经环路机制。这一发现为了解记忆异常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进一步佐证了()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在新的实践中不断被推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ABCD解析:选B意识内容的变化反映的是客观对象(被反映者)的变化,错误;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时间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12古代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后来人们发现,蜾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后代的食物。人们对蜾的认识过程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ABCD解析:选D在题目中没有体现。表述本身错误,故排除。根据题意,从一开始人们认为蜾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到后来,人们发现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后代的食物,这一认识过程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表述正确,入选。二、非选择题13(2019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强调读书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结合材料,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解析:本题属于依据类试题。根据设问要求可以着重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答案:时代需要理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用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时代能够产生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间接经验的获得是新理论产生的途径之一,只有立足实践,并吸取他人的智慧成果,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新理论。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018年是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类对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各派哲学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主观唯心主义者从主观精神范围内寻找真理尺度,他们有的以“圣经”“圣人”言论为标准,有的以自己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为尺度;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猜测到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他讲的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旧唯物主义者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对真理标准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真正的社会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给予科学界定,并将它引入认识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不可能一蹴而就。(1)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派别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并说明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坎坷与艰辛的原因。(2)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解析:第(1)问,有两个问题,即“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派别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说明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坎坷与艰辛的原因”分别属于概括类试题和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此问的知识范围为“认识论”的知识。然后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回答。对于第一小问,考生应从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三个角度分别指出它们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具体错误。对于第二小问,考生应从影响认识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第(2)问,要求“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和其他相关要求任提两条方法论建议即可。答案:(1)错误:主观唯心主义者否认客观真理及其客观标准;客观唯心主义者否认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旧唯物主义者没有科学理解实践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真理标准的探索具有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2)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