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并体会诗歌的意境,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重难点学习并体会诗歌的意境,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教法 三主互位导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设计一、 目标展示1、熟读并背诵课文。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学习并体会诗歌的意境,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宫阙( ) 峰峦(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千里共婵娟( ) 3、默写、填空。人生自古谁无死?_。但愿人长久,_。4.检查背诵三、 质疑探究(一)、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象声词等;2、注意语序;3、语言特点。主要有: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饰,平白易懂;绚丽,即词藻富丽、有文采;明快,即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即不直接叙述,而曲折倾诉,言此而意彼;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4、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我们从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据景物的组合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明确特殊意象的含义,如梅、竹、菊、柳、蓬、鸟、子规、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主旨2、主旨有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身世类: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友情类: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友人之间的友谊。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古代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国家整个局势而言。山河破碎风飘絮 凄凉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身世浮沉雨打萍 艰苦卓绝的斗争坎坷不平的一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留取丹心照汗青 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4、主题意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来激励自己为民族大业慷慨激昂,视死如归。5、知识拓展:爱国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6、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7、有感情吟诵这首诗。资料补充: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品读诗歌水调歌头。1、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夜晚响起. -席慕容中秋词自( 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苏轼(10371101),别号东坡,北宋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苏辙都是诗文大家,当时并称为“三苏” 。苏轼的词,笔力雄健,内容广阔,风格多变化。他在政治上属保守派,为王安石等变法派所不喜,所以长期贬居外地,一生坎坷,漂泊不定。当写作背景: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5、师生品读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2)思考本词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四、精讲点拨1、过零丁洋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2、过零丁洋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品析水调歌头的下片,思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五、 当堂检测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2、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六、作业布置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2、背诵诗词。上阕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实写景物宫阙、琼楼玉宇 虚写明月天上宫阙玉宇琼楼 想象月圆人圆 联想板书设计诗人的情感经历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情感内涵: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