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练习一 思考题1三国演义的成书三国演义的成书是作家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它成书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二是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2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从纵向上看,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从横上看,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当时三国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此外,三国演义在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智能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启示录。3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集团却是相反,经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让读者从深深的惋惜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冲击。4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这种在民间“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独特的成书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珠串式线性结构形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5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6水浒传的叙事技巧最能体现作者叙事才华的是水浒传中作为限知叙事方式表现的流动视角。其基本表现就是让读者随同作者的笔端,化为书中某个正在被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当事人,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 7 章回小说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它的文体特征是什么?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模板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这时的俗讲和讲史话本为了讲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模板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中叶以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往往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故事核心,加进了不少群众和作家的创造;形式上比以往的讲史话本更长,由主要供说话人作为说话底本而变成主要供普通读者阅读。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代表模板是明中叶以后的大批章回小说,如西游记、金瓶梅等。这时的章回小说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和事件描写也更加细腻。但在体裁上仍然保持着“讲史”的叙述痕迹。到了明末清初,章回体才得到最后的完善。 章回体的文体特征: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艺术特征因为通俗小说的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讲述故事基本上是诉诸听觉,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形式特征章回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叙事特征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 8、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素材来源的原因,也有作者主观的原因;既有罗贯中的原因,也有毛氏父子的原因。在有关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对曹刘二家的褒贬态度不尽相同。尊魏还是尊刘与史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唐宋至金元,民间传说和讲唱文学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则完全一致。这与南北朝以来受到国家分裂和异族入侵的汉人希望天下统一、“人心思汉”的心理有关。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众多素材,以“拥刘反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治的不正统,编成三国通俗演义。明末清初,毛宗岗在修订三国演义时又加重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以拥刘反曹的思想来表达“还我大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绪,是显而易见的。9、绿林文化精神是否能够概括水浒传的基本文化精神,为什么?墨家主张用强力讨回公道的思想和意识在民间影响很大,这是历代社会上绿林土匪及其意识产生的渊源。水浒传所表现的正是绿林豪杰事业和绿林文化精神。水浒传与绿林文化的政治特征。“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替天行道”是他们的政治行动纲领,“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他们的组织原则,“接受招安”是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水浒传与绿林文化的人格崇拜。除了政治目标以外,那种以“义”为核心的“好汉”人格崇拜,也是将绿林豪杰凝聚起来的重要因素。“义”的内涵非常复杂。在水浒传里,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勇武阳刚”之气。以上三点,构成以“义”为中心的好汉人格崇拜系统。11、水浒传为什么采取排斥女性的态度?从人格美感上来说,侠士至绿林草莽更崇尚一种勇武豪壮的阳刚之气。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便是一群这样的血性男儿。他们勇武无比,豪气凌云,丝毫没有脂粉气、绮靡气。它使人们强烈地感觉到在绿林社会中所崇尚的男性崇拜之风,并由于这种人格崇拜而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早期的绿林豪侠小说具有明显的排斥女性的色彩。这种以同性化为基础的男性结义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翻版和通俗化12、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比三国演义有何进展?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它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的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社会下层特别是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比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典型的倾向。人物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的重要特征是: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惊奇与逼真的结合;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13、14、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作为中国古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这一特征足以撑得起整个形象。稳定性,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缺少纵横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和谐性,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二是回避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使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体现着古代审美意识所要求的中和精神。15、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章学诚说:“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以作者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罗贯中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于史无征、采用传说;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妙笔生花、善于铺叙。 16、明代散文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是什么?明代散文的基本走向与明代诗歌相同,它始终是在“文”与“道”、“情”与“理”的相互对峙和交锋中向前推进发展。与诗歌稍有不同的是,明代散文在前期,道统势力的影响要大于文辞的追求。然而随着人们社会思想的进步,反理学思想的王学左派在社会上影响的普及和壮大,明代散文最终以“文”对“道”、“情”对“理”的胜利而告终。明代初年,由于政治环境的骤然变化,元代末年文人那种洒脱的情怀和隐逸的心理受到了重创;文人们不得不依附于政权,以求得安生。受此背景影响,代表官方意志强调“道统”的文学观念成为明初文学思潮的主流。明代中期,“道统”和“文采”分庭抗礼、平分秋色。人们在台阁体的自我消亡中看到“道统”对于文学自身的桎梏作用,于是前后七子便起而匡之。然而由于他们攻击“道统”的武器不是人的心胸情感,而是古人的牙慧,因而不能承担起振兴文学自身传统的重任,反而受到“道统”文学观念的强烈反驳。在明代中期以后注重个性和情感的社会思潮逐渐上扬的趋势下,文学领域的主情、主文一派的主导地位逐渐得到确立。公安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在晚明小品散文中得到了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晚明小品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散文领域主情、主文一方的最终胜利。17、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有何体现?公安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在晚明小品散文中得到了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晚明小品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散文领域主情、主文一方的最终胜利。与诗歌相比,公安派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要更加突出一些。他们常常用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来体现自己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随意书写,清新洁净,其中以袁宏道最为突出。他的小品散文显示出公安派理论运用于创作领域的成功,是晚明主文、主情文学观念取得胜利的标志。18、 归有光和他的散文成就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他之所以被列在“唐宋派”中,是因为他对当时声势显赫的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和模拟文风表示不满,主张为文根于六经,提倡道德。实际上他与王慎中、唐顺之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儒教。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因此他的散文名篇均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 归有光的散文其长处在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因此读来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回味无穷。他的先妣事略、见村楼记、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19练习二 思考题1、西游记的作者、成书与版本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吴承恩。他一生仕途坎坷,对现实有深刻的体察,为人善谐好谑,创作风格幽默诙谐。除西游记以外,他还著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和志怪小说集禹鼎志、西游记的版本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史实及记载。唐玄奘门徒辨机据其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辨机弟子又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文学艺术作品。唐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首次将神话故事与取经事件融为一体。其后取经故事在戏曲、平话小说上都有创造。、文物的佐证。西游记的版本较为复杂。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共一百回,但无唐僧出身的情节。其他三种明代刊本,也均无此情节。著名的清代刊本有汪象旭编的西游证道书、张书绅编,还有明刊简本两种,一般认为是百回本的删节本。2、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西游记通过神魔故事,曲折而尖锐地接露了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凶残。首先,小说通过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人间王国的描写,影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其次,小说中所写的许多妖魔鬼怪,大都是影射明代横行霸道的权臣,他们是为害人民群众的社会恶势力的象征。再次,小说通过对道教的讽刺、对道士的抨击,不仅斥责了宗教的虚妄,神道的可笑,而且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西游记最大的思想价值,在于精心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形象。一部西游记,几乎就是一部孙悟空的英雄传奇。作家把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坚韧顽强、活波乐观等许多优秀品质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成就: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6、金瓶梅的影响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上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为中国小说开拓了新的题材,它不再像“三国”、“水浒”、“西游”那样,描写古代政治军事斗争、英雄传奇或神话故事,而是写了现实社会(托言宋代、实写明代)中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平凡的人物;其次,在金瓶梅以前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在话本、平话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整理加工创作而成,而金瓶梅则是第一部由文人作家独立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这两点,都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因为如此,金瓶梅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金瓶梅的成书,作者与版本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但“笑笑生”究竟是谁?至今众说纷纭,或谓王世贞,或谓屠隆,仍无定论。而且就兰陵而言,亦有山东之北兰陵(峄县)和江苏之南兰陵(武进县),同样无法确指。金瓶梅的写作时间,大约在隆庆万历年间。最初以抄本流传,万历三十八年(1610)始有吴中刻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版本,是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刻的金瓶梅词话。其第一回从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开始,写出主人公西门庆。书中有欣欣子序、廿公跋和东吴弄珠客序。此后的词话本,均以此本为祖本,构成词话本的版本系统。天启年间,又有刻本所谓原本金瓶梅,与词话本相比较,回目标题较工整,没有欣欣子序和廿公跋。总的来说,文字较为通畅。此后的崇祯刻本,以及康熙年间张竹坡批评本,均属这个系统的版本。其中张竹坡批评本(第一奇书金瓶梅)影响较大。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徐州铜山人,继承金圣叹评点水浒的方法,对金瓶梅加评,并写下了读法和专论。他的工作,不仅为研究金瓶梅的思想与艺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观点和材料,而且,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5、金瓶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金瓶梅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是以水浒传的第二十二回“景阳冈武松打虎”起,至二十五回“供人头武松设祭”止,仅此三四回之事迹,中加穿插,衍成洋洋洒洒一百回的大部头。小说以“景阳冈武松打虎”开始,由武松而引出武大,由武大而说到潘金莲,由潘金莲而结连西门庆,再由西门庆为主而展开一大局面;中间且生出李瓶儿、春梅、陈经济、应伯爵等副角,外加王婆、薛嫂、黄真人等三姑六婆。穿插官场,添加风月,遂演成洋洋大观的词话。小说从第一回到第七十九回,男主角为西门庆,自第八十回到九十九回,继之者为陈经济。自第一回到第十二回,女主角单表潘金莲;自第十三回起至第六十二回止,描写李瓶儿与潘金莲;自第六十三回到八十七回,因李瓶儿已死,除金莲外带写春梅;自第八十八回起,则独写春梅了。因全书以金莲、瓶儿、春梅为主,所以小说名为金瓶梅。东吴弄珠客在金瓶梅词话序里所谓:“诸妇多余,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梼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整部小说,脉络分明,结构完整,主要人物依次上场而归宿,各个个性鲜明生动,描写细腻入微,如潘金莲之泼辣,李瓶儿之委婉,吴月娘之平顺,庞春梅之灵俊,孟玉楼之平凡,西门庆之豪诈,陈经济之巧滑,应伯爵之谄顽,刘二之刁狠,都活灵活现。下面简略记述故事梗概,以见一斑。艺术成就:这本书从表面看是非常淫秽,但其内容如果认真体会的话,你会发现当时的社会是如此的黑暗,有钱有权就可以生活的有滋有味的,并且可以为所欲为,在当时的社会那些所谓的法律等等一切的限制都对他们没用,这是一个剥削和奴隶的腐烂社会,对于那些平穷的人来说是一个难以生存的环境,在色情方面以西门庆为和多个女子的过程确实秽心污目,不过这正是和繁荣时代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样更好的体现出当时的黑暗,残酷的现实让人无法目睹的。6、金瓶梅的影响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对于小说的美学的贡献,它突破了过去一般小说的写作风格,崭露出了新的小说的胚芽,它影响了两三个世纪几代人的小说的创作,它预示着近代小说的诞生。在结构上,金瓶梅是全新的创造,不再像以往的小说以讲故事为中心,围绕着一两条主线来结构情节,而是在把握生活整体性,多层次,多侧面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人物性格的创造,立体的、多维地推展情节。这些都显示了我国小说逐步向生活靠拢、逼近的历史进程,标志着我国叙事文学现实主义的长足的进步。金瓶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创了世情小说的新流派,为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的出现起了奠基铺路的作用7、“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言”、“二拍”的故事的题材,以传统的说法,为“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发迹”、“变泰”等,而以底层百姓的现实生活为主。人物则遍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僧尼、倡优、盗贼、商贾等,而以市井细民为主。所以,“三言”、“二拍”是一部反映我国明代生活以及我国古代文化、风情、民俗的百科全书,高扬的是市民的旗帜,展示的是明代市井生活的风情画。“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一、“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二、“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三、“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10、金瓶梅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金瓶梅开始逐渐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题材的转变及其意义。金瓶梅之前,中国古代小说四种类型中其它三种类型的小说典范已经相继问世,金瓶梅的出现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涌现,打出了一面自张一军的旗帜。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金瓶梅之前的小说,题材决定了它们的审美取向是正面的和理想的事物。而金瓶梅则把自己的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题材的变化带来了人物塑造方法的转变。在金瓶梅之前,所采用的是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而金瓶梅则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金瓶梅巧妙地以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为圆心,通过西门庆一个家庭的际遇和内外关系的描写,对十六世纪我国社会生活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它的网状结构,不只是网结的一面,而是全方位的结网方式,可以称之为圆形网状结构。口语化的市井语言。金瓶梅继承说书艺人的口语化传统,将其发扬光大10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小说的艺术特点:(1)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各具特性。作为误落风尘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杜十娘美丽、聪明,又不乏来自生活经验的精明老练,同时对自由幸福与独立人格有着更为热切的向往。希望破灭后的悲愤投江,更显示出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性格。作为宦家子弟的李甲,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情实感,尽管这种感情的基础相当薄弱;另一方面其出身教养则决定了他必然要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尊严,在夫妇之欢的爱情与父子之伦的礼教不可得兼的情况下,他负情忘义,暴露出灵魂的卑怯自私。(2)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婉转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小说最后一节写杜十娘从闻知情变至怒沉百宝箱,悲剧的设计相当成功,富有神韵,尤其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流程,通过动作和语言层层推进,描写细腻而自然。(3)小说采用一环套一环的连缀式结构,单线发展,依次递进,如笋之剥皮,层层剥开,层层深入;同时通篇以一“情”字贯穿,男女主人公的钟情,十娘从良后的欢情,李甲左右为难的愁情,由孙富的伪情引发的李甲的绝情,十娘的悲愤绝望之情以及李甲的无限悔恨之情,如颗颗宝珠穿在男女爱情的主线上,既使得情节浓缩紧凑,又使得矛盾集中突出。10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属于世情小说,它是对小说家小说的发展。它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一小说描绘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书渗透着“俗”的色彩。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神魔开始走向市人,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练习三5牡丹亭的艺术特色首先,在于充满浓厚的浪漫色彩,其主要表现为理想色彩非常强烈。汤显祖把杜丽娘作为理想化的“情至”的化身来描写,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揭示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对人的真性情的憧憬与追求。虽然这种冲击与追求带有受压抑的惆怅的感情色彩,但却表现得异常强烈。汤显祖是饱含着深情写作的。据焦循剧说载,汤显祖在写到剧中春香哭祭杜丽娘的情节时,竟“卧庭中薪上,掩袂痛哭”。牡丹亭在情节结构上充满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冥判、魂游、回生等情节,都是只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事物。梦本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杜丽娘梦遇柳梦梅只能是幻想的产物。鬼魂、地狱,本是宗教制造的世界,杜丽娘的鬼魂“随风游戏”,追随情人柳梦梅,以及“专掌惜玉怜香”的花神出现,则代表了一种美丽、庄严的本性。杜丽娘生前描绘真容,拾画者恰是生前梦中幽会的情人,而且又由于才子的痴情,与杜丽娘鬼魂相会,最终使她复生。作者的这一切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正是牡丹亭戏剧结构的支柱。练习四2、简述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和他创作聊斋志异的关系。(1) 蒲松龄个人科场蹭蹬的不幸使他对科举考试的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促使他把揭露和抨击科举制度作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应试士子形象。(2) 三十多年的农村教书生活对他创作聊斋也极为有利:一方面,东家毕际友家有林泉之胜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的藏书可供他研习学问,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恰当的机会搜集民间传说,整理加工聊斋故事。(3) 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为创作聊斋作了一定准备: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风俗民情开阔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特别是官僚缙绅和下层歌妓,为他在聊斋中塑造各种官僚豪绅和众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4) 蒲松龄从小就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这是他采用充满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来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5、简述长生殿的题材渊源。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所以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就一直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1) 除了正史以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等均有零星记载。(2) 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自此出现了宋代乐史的小说杨太真外传及元代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桐雨、明代吴世美惊鸿记、屠隆彩毫记等诸多戏曲作品。文人诗文中以李杨故事为题材或典故者更是不胜枚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