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升格演练六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874183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升格演练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升格演练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升格演练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升格演练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帝纳其言。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僎、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卒,年七十五。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选入时略有删改)注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设次,设置帐篷,供临时居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解析:从语法上考虑,“宜悉”都是副词,后面一定跟一个动词,因此,不可能在“宜悉”后断开,先排除A、C;再从句式上判断,“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为并列的几个短句,不能破读,再排除D。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B擢,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C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解析:“擢”,这里是“高中”之意。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褚无量学问渊博。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B褚无量心地仁慈。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C褚无量敢于直谏。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解析:“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有误,据原文“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精通礼和史记只是褚无量“擢明经第”其中的一个条件,“被提拔为官”是他“擢明经第”后“除”和“迁”的必然结果。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译文:_(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译文:_答案:(1)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2)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参考译文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用心研读古代典籍,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高中明经科,授予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任修文馆学士。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祀天神,下诏确定仪式规范。当时祝钦明、郭山恽提议皇后第二个敬酒,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唐玄宗即位,无量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被封为舒国公。母丧去职,诏令州刺史薛莹吊唁祭奠,赏赐的物品超出一个等级。服丧期间在墓旁构筑小屋居住时,群鹿冲犯了他种植的松柏,褚无量下令不要围捕猎杀群鹿,只是嚎哭着倾诉道:“山林中不缺乏食物,怎么忍心冒犯我母亲坟茔前的树呢?”从此群鹿驯服顺从,不再触犯。褚无量为此终身不吃鹿肉。守孝期满,召回朝廷恢复原职。开元五年,皇帝将要到东都去,可是太庙坍塌了,姚崇提议说:“这太庙本是苻坚时修建的宫殿,不应当停止这次行程。”褚无量鄙弃他的提议,认为不值得听信,就上奏章说:“帝王阴盛阳衰,先祖就会显现灾变。如今后宫不被宠幸过的宫女,应当全部遣散她们来应对灾变。选拔贤良的人才,抑制奢靡之风,减轻赋税,谨慎施刑,采纳劝谏之言,明察谄媚的人,让断绝禄位的世家得以继承禄位,这样就会天人和谐,灾祸停止。”皇帝认为姚崇的话对,车驾于是向东进发。褚无量又上奏章说:“自古接受天命的君王,定要让消失的振兴起来,断绝的延续下去,尊崇有德行的人,酬报有功劳的人。因此保全别人的封国,胜于救助他的灾难;使别人的后人立世,胜于为他修大墓。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初,内府旧存的典籍,从高宗时就收藏在宫中,次序杂乱无章,褚无量提议请求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来扩充珍贵典籍。天子诏令在东都的乾元殿东厢房分门别类,整理排比,褚无量为此事的主管官员。(褚无量)于是上奏章(请求恩准)闻喜县尉卢僎、江夏县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县尉徐楚璧分类校勘审定。卫尉设置帐篷,供临时居处,光禄寺供给饮食。又诏令秘书省、司经局、昭文馆、崇文馆二馆轮流整理、校订,搜集天下散失的书籍来修补脱漏的文字。没有几年,四库修撰完毕。褚无量去世,享年七十五岁。皇帝听到此事悲伤痛心,加赠他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丧事全由官府供给。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解析:通过“奈何乎”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可排除A、B;从判断句“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看,“者”后应停顿,再排除C。答案:D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帝王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解析: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解析:根据文本后三行,唐高宗“止赙物而已”,可见此项“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等内容理解错误。答案: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译文:_(2)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译文:_答案:(1)先帝服用了,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或: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或:让)夷狄取笑。(2)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希望一概(全都)推掉。”参考译文郝处俊,安州安陆人,刚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原属吏送来上千细绢作为治丧的财物,处俊辞让不接受。他长大后,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贞观年间,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朝廷召他去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高丽背叛时,皇帝诏令李任浿江道大总管,郝处俊任副总管。军队到了贼人境内,还未列阵,贼人突然袭来,全军都张皇失措。那时,郝处俊正靠在胡床上,他是个胖子,安然坐着吃东西,同时秘密派精锐轻兵迎击,贼人退去,大家都认为他有胆略。郝处俊入朝被任为东台侍郎。那时僧人卢伽逸多会炼丹,说是“可以延年益寿”。高宗打算服用,郝处俊谏阻道:“人寿长短,是天所定,异域的药剂,不能贸然服用。以前先帝诏令僧人那罗迩娑寐根据其配方炼置秘剂,取灵花怪石,炼了一年才炼好。先帝服用了,不久就病重了,医生不知该怎么办,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或: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或:让)夷狄取笑,所以这没有执行。前车之鉴不远,请陛下深思。”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郝处俊劝说:“礼中要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夸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雍容和祥的办法。”皇帝于是即刻制止,并感叹:“处俊有远见卓识,非一般臣子所能比得上。”皇帝体弱多病,想退位给武后执政,郝处俊劝谏说:“过去魏文帝曾制定法令:皇帝驾崩,不允许皇后临朝管国政。如今陛下为什么身还健在就要传位给天后呢?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陛下应该谨守李家宗庙,传给子孙,不应该将国家送给他人,使自己宗室沦丧。”传位事就此作罢。开耀元年(681)死,终年七十五岁。皇帝哀叹他的忠心赤诚,为他在光顺门举哀,用少牢祭奠,送治丧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令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其入葬事宜。其子郝北叟再三辞谢,皇帝没有听从。裴炎为此禀告皇帝:“处俊病危时,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希望一概(全都)推掉。”皇帝听了后凄然动容,为酬答他的愿望,只送了治丧之物。郝处俊天性诚朴不多话,其貌不扬,然而有事时敢于直言,自从当政以来,在皇帝面前谆谆议论,定要引经据典,凡有所规劝献策,都不越大臣之礼。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节选自宋史章频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B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C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D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解析:先根据语意判断,因为“忤旨”,才有“出知宣州”这一结果,因此条件与结果之间要顿开,先排除D;再从语意上分析,“皇城使刘美依倚仗是皇后家人受贿”,倚仗的不是“后”,因此,“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一句不能读破,再排除B;真宗是因为皇后的原因不过问,因此“真宗以后故不问”不能读破,再排除C。答案:A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B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解析:“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答案: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解析:张冠李戴,认为不可行的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而非“赋民官田,岁输租税”。答案:D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译文:_(2)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译文:_答案:(1)眉州大户人家孙延世伪造地契夺取同族人土地,很久不能查明,转运使派章频查问惩办。(2)宜州太守被免职后,反而告发章频的儿子章许曾经受过刑,却隐瞒奏请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章频获罪被贬任饶州知州。参考译文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弟都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由试秘书省校书郎、南昌县知县,改任大理寺丞、九陇县知县,升任殿中丞。眉州大户人家孙延世伪造地契夺取同族人土地,很久不能查明,转运使派章频查问惩办。章频看到地契上墨迹在朱印之上,就说:“这肯定是先偷着盖章然后填写的。”孙延世伏罪,案件还未报上,孙延世的家人又找转运使控诉,转运使改命华阳县黄梦松复查,结果完全相同。黄梦松靠此事入京任监察御史,章频因未能及时结案,降任监庆州酒,调任长洲县知县。天禧初年,增设谏官、御史十二人,章频因选中得以被召见应答,回答符合旨意,被提升为监察御史。陈、亳两地有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回京后,担任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侄子温裕,吞并他的财产,章频被派去查问惩办,麻士瑶认罪被处死。又诏令章频去查究邛州牙校告发关于盐井之事。皇城使刘美依倚仗是皇后家人受贿,派人用钱财买通,章频请求抓捕,真宗因为皇后之故不予查问。章频违反圣旨,出朝为宜州知州,改任殿中侍御史,升任侍御史。章频一向对丁谓友好,丁谓被贬官后,他也被降为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他被起用后任信州知州,晋升刑部员外郎、福州知州。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每年缴纳租税而已。到这时,有人提议卖掉可获缗钱二十多万,章频上疏认为不可行。被调任潭州知州。改任广西转运使,他指责宜州太守贪婪残暴不守法律,宜州太守被免职后,反而告发章频的儿子章许曾经受过刑,却隐瞒奏请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章频获罪被贬任饶州知州。后又入京任度支判官,多次升职为刑部郎中。出使契丹,到紫濛馆后去世。契丹派内侍来馆祭奠,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送他的灵柩归葬,用骆驼架锦车运到中京,用银饰棺装殓,又备仪仗,官吏士兵全副武装护送到白沟。诏令他的儿子章访乘坐驿车随从他的灵柩回来。章访为三班奉职,也就是章许。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注瘈疭(ch zng):痉挛,抽风。痫:癫痫,羊角风。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本题可参照名词作宾语的情况断句,例如,“古法”“诸书”等。答案:B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服,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B太医丞,古代医官名。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C难经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难经则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医理,有不少独到见解。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解析:答题时,可根据平时的积累,仔细辨识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A项,守孝期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有长有短,不是所有亲属都必须守孝三年。答案:A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钱乙判断广亲的小儿子将突然发病,但没有说明具体时间。答案:B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译文:_(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译文:_解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此题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羸”“甚”“藏”“其”“辟”“不就”“坐”。答案:(1)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2)王炎做四川宣抚使,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参考译文钱乙字仲阳,他父亲钱颖擅长医术,然而嗜好饮酒,喜欢出游,(有一天)往东到海上去就没有回来。钱乙当时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他的家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寻找了八九趟。很多年后,终于找回父亲,此时他已三十岁了。他侍奉吕氏如同侍奉生身父亲,吕氏死后没有后代,他就给吕氏收殓埋葬,穿孝衣守丧。钱乙最初是因颅囟方著名,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皇子患惊风病,钱乙给他喝黄土汤而治好了他的病。神宗召见他询问黄土汤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为土能克水,水平稳了,那么惊风自然就停止。”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广亲的长子患病,钱乙诊断他的病说:“这种病可以不用吃药而痊愈。”广亲的小儿子在旁边,钱乙指着他说:“这孩子将突然患病,使人惊恐,过了三天的午后,可无忧。”广亲家的人很生气,不答话。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果然突发羊角风,十分危急,请钱乙给他诊治,三天就病愈。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随后又说:“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末端。”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喝它。左手、左脚突然蜷曲不能活动,他高兴地说:“可以啦!”他因病辞职回家,不再出来为官。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有关医书无不阅读,不固执地死守古法。特别精通本草等书,辨别纠正它错误的地方。晚年时,痉挛麻痹的病症逐渐严重,他知道不能治疗,就召来亲戚诀别,换上衣服等待死亡,于是去世,终年八十二岁。王克明,字彦昭,是绍兴、乾道(皇帝年号)年间的名医。他刚出生时,母亲缺少乳汁,就喂他吃粥,他因此得了脾胃病,长大后更加严重,医生认为治不好了。王克明自学难经和素问,来寻找治疗的办法,用心施用药物,他的病才好了。之后他开始用学来的医术在江淮地区行医,又到了苏州、湖州一带,尤其擅长针灸。他诊脉遇到难以治疗的病情,必定深思一番弄清病症的关键,之后再用药。(他认为)病即使表现出多种症状,有的可能只用一种药就可以去除病症根源,根源去除而其他的病症自然会随之消失。对有些病人则不给药,告诉病人到哪一天病就自动好了。有的病,他认为吃药治不好不是药的问题(不是吃药能治好的),而是病人某些(引发疾病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将事情处理妥当,其病自愈。王克明所作的诊断之言无不一一验证。张子盖率军救援海州,军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好了几万人。张子盖准备向朝廷上表为其请功,王克明却极力推辞。王克明学问非常好,为人好侠尚义,常奔波数千里为人治病。起初参加礼部考试,考中后,屡次担任医官。王炎做四川宣抚使,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后来改到翰林医痊局任职,皇帝赐予他紫衣和金鱼袋。绍兴五年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以忧去。服阕,除费县簿。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时土寇未平,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丞相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章宗即位,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苗稼,万公具以实对。初,明昌间,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而徒劳民。”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泰和元年,连章请老,不许,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明年,章再上。后致仕。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乃上言乞将盐引会山东行部给卖,纳粟易换。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上皆从之。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泰和七年,薨。命依宰臣故事,赙葬。赠仪同三司,谥曰文贞。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选自金史张万公传,有删改)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B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C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D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解答本题,需要把握画波浪线部分的含意。比如第一处断句,动词“言”的内容应该是“秋山之乐”,所以“言”后不能停顿,排除B、C。“辅政八年”的主语是张万公,故在“辅政”前断开。答案:A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祠,为还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以此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B尚书省,官署名,是魏晋至宋的最高政令机构,负责审核政令。C盐引,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放的用以支领和运销盐的凭证。D崇进,官阶名,金文散官共四十二阶,正一品有四阶,崇进为第四阶。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B项错误,“负责审核政令”的是门下省,尚书省负责执行重要政令。答案:B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万公在担任长山县令时,有盗贼至城下,张万公登上城墙用乡情说服他们,这些盗贼感动、悔悟全部都离去,由此这个县的百姓都很信赖他。B张万公为官很有能力,当时的丞相认为以后能代替他担任丞相的一定是张万公,任郎中期间,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世宗赞扬他是纯朴正直的人。C章宗即位后,国家北部边地多有警报,就下令发兵进攻,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是不好的事情,后来皇帝下令百官讨论出兵的事情,最终没有发兵。D张万公担任山东路安抚使时,因为山东连年大旱,加上蝗灾,他担忧百姓会因为饥饿成为盗贼,就积极准备赈灾事宜,同时也考虑杜绝盗贼问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A项“有盗贼至城下,信赖他”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百姓们因为有土匪的缘故,都想进入城里接受保护,张万公站在城墙上用同乡亲旧的情意告谕他们,于是大家散去,邑人信赖他。答案:A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译文:_(2)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译文:_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关键点:“对”“劳”“罢”;(2)关键点:“杂”“典章”“裁正”。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答案:(1)张万公用“使百姓疲劳的时间长了,恐怕伤了和气,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以停止挖壕沟为便”来回答。(关键点:“对”“劳”“罢”)(2)张万公质朴敦厚、刚直方正,家中没有多余的门客,朝廷的制度法令,多由他裁决修正。(关键点:“杂”“典章”“裁正”)参考译文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他幼年聪颖,喜好读书。张万公考中正隆二年的进士,调任新郑主簿。因亲丧而离任。服孝期满,被授予费县主簿。大定四年,他任东京辰渌盐副使,在任时,盐税有所增加,升为长山令。当时当地的土匪还没有被平定,一天早上有几万人到城下(请求保护),张万公登上城上的矮墙用同乡亲旧的情意告谕他们,众人感动醒悟共同离去,邑人信赖他,为他建立生祠。丞相曾对他说:“以后取代我的一定是你。”不久被授予郎中,他陈述奏章清楚简练,世宗赞赏他,对侍臣说:“张万公是纯朴正直的人。”章宗即位,适逢北部边境多次有警报,皇帝命令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前去攻打。张万公说:“使百姓疲劳不好。”皇帝下诏让百官在尚书省讨论此事,于是停止发兵。明昌二年,张万公知大兴府事。一年后,张万公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回去奉养,皇帝下诏不允许,赐假给他探亲。张万公探亲回朝,皇帝问他山东、河北粮价贵贱,今春庄稼如何,张万公都如实回答。当初,明昌年间,有司建议,从西南、西北路,沿临潢到泰州,开挖壕沟用来防备大军,有三万人服劳役,多年未完成。御史台说:“挖开的壕沟不久就被风沙填平,对防御侵略没有用,而只是白白使百姓疲劳。”皇帝因为旱灾,问张万公导致旱灾的缘由。张万公用“使百姓疲劳的时间长了,恐怕伤了和气,应该听从御史台的话,以停止挖壕沟为便”来回答。泰和元年,张万公接连上奏章请求告老退休,不准许,升为荣禄大夫,赐他的儿子进士及第。第二年,张万公再上奏章。后退休。泰和六年,南方边境有战争,皇帝认为山东是重地,需要大臣前去镇抚,于是特别起用张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年有旱灾蝗灾,张万公考虑百姓饥饿必生盗贼,应当准备赈济。当时正兴兵打仗,国家支出的费用不能供应所需,张万公于是上书请求把盐引交付山东行部变卖,交粮食换取。又上奏督促责备有关部门杜绝盗贼的方法,皇帝都听从了。张万公又请求退休,皇帝批准了,并加崇进,仍然给他平章政事一半的俸禄。泰和七年,去世。皇帝命令依照宰相的规格,举行祭礼,赠给办丧事的财物。赠仪同三司,谥号文贞。张万公质朴敦厚、刚直方正,家中没有多余的门客,朝廷的制度法令,多由他裁决修正。皇帝曾经与司空完颜襄说秋山之乐,其意打算在春天打猎。皇帝回头看张万公,张万公说:“动不如静。”皇帝变了脸色而作罢。他辅政八年来,所推荐的人,多是廉洁谦让之士。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八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有乘间言于帝曰:“诸王虽有罪,皆帝室近亲也,丞相虽尊,人臣也,何悖慢如此!”帝良久曰:“汝等小人,岂知安童所为?特辱之使改过耳。”三十年春正月,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B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C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D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首先找到句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些在句中不是做主语,就是做宾语。如“宗王、世祖、安童、宗室诖误者、诸免罪者”;再看标志性的词语,如“自、或、尝”往往是句中停顿,所以选C。答案:C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辅,古代指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文中说安童“公辅器也”,是说他有辅佐天子的才干。B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劳动者),到元代成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官的荣誉。C铨选,唐宋元明清时期朝廷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除最高职官由皇帝亲自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高官的死叫做“薨”。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D项,从汉朝到清朝,皇后的死都叫“崩”。死后追封的不算,被废的也不算。答案:D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童少年老成,受到器重。他十三岁为官,闲暇时多与老臣们交流,不与年轻人接近;在如何处置阿里不哥党羽一事上,其见解合乎皇上心意,受到皇上器重。B安童谦虚谨慎,不贪名利。朝廷封他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到四千户,他推辞说自己年轻,难当重任,他关心的是朝廷在天下四方的名望威信。C安童秉公执法,严格选官。陕西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杀一两个盗贼,以示惩戒,他则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只有犯死罪的才能上报处死;在选官问题上,他坚持原则,从严把关。D安童对待宗室,用心良苦。那些因受牵连而入罪的宗室成员,经安童审查而被平反,他们对安童怀感恩之心,但安童故意不理睬他们,有人便在皇上那里说安童坏话,皇上批评他们品质恶劣,人格低下,不理解安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那些被平反”不符合文意,是“多所平反”;对“小人”意思理解错。答案:D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译文:_(2)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甫”:刚、才;“遽”:就;“怀服”:招抚、招引、招致。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事例”:先例;“废格”:废除;“短”:说坏话。答案:(1)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收服(招抚、招引、招致)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甫”“遽”“怀服”)(2)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事例”“废格”“短”)参考译文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子。中统初年,世祖皇帝为追念功臣,把他召入长宿卫,这时安童才十三岁,官位已在百官之上。他的母亲是弘吉剌氏,昭睿皇后的姐姐,随便出入禁宫。世祖有一天看见她,问到安童的事,她回答说:“安童虽然年纪小,但是是辅佐皇帝的人才。”世祖说:“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她回答说:“每次退朝时,他一定和老臣们讲话,从未亲近一个年轻人,我是通过这个知道的。”世祖很高兴。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依法处置。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候,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安童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收服至今未归附的人呢?”皇帝很惊奇地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说的话如此老道?你说的正合我的意思。”因此特别器重他。至元二年秋八月,官封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加至四千户。安童推辞说:“如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或:错误地承受重任),恐怕各个地方会轻视朝廷。”皇帝深受感动,过了一会儿说:“我已经考虑成熟,没有人比你合适。”至元八年,陕西省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由于他那里连年饥荒,盗贼横行,如果不公开杀他一两个,不能显示对他们的惩罚。皇帝下诏书至中书省让他们详议,安童上奏说:“把强盗、窃贼均处死,恐怕不合适,犯了死罪的应该按照旧例上报待批(处死)。”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拟漕司官员的名单,皇帝说:“像平章、右丞等这样的官职我亲自任命,别的你们就定吧,这是你们的职责。”安童上奏说:“最近听说皇帝您希望依靠近臣为您的耳目,我不才而接受任命,如果近臣行为不法,听从人们举报,罪的大小,请皇帝您裁定。我认为所谓的甄选官吏的方法,自有明确的规定,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另一种翻译:那些特别没有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同党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皇帝说:“你说得对。今后若再有像近臣那样徇情枉法者,不要任用;有妄自上奏的,就来告诉我。”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反叛朝廷,世祖亲自讨伐平叛。以前受牵连入罪的宗室,诏命安童查究审问,多数宗室被平反。有一次,安童从朝堂上下来,从左掖门出宫,那些被免去罪责的宗室争着迎上前表示感谢,有的还手执缰绳扶他上马,安童一概不予理睬。有人趁机向皇帝说:“各位皇子虽说有罪责,都是帝王的近亲,丞相虽然尊贵,也只是人臣啊!为什么违逆不敬如此啊!”皇帝很久才说:“你们这些眼界狭小气量狭小之人,哪里知道安童所作所为的用意呢?安童故意侮辱他们让他们改过自新啊。”三十年春正月,因为疾病死在京城乐安的府第里。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