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3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871469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3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3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3 囚绿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囚绿记 【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挺拔之姿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C“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E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答案】BE【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查,考查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先读懂文章,设误点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2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答案】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文本主旨理解题目“挺拔之姿”的含义,然后到文中去查看有关“扭曲的竹子”部分的文字描写,明确这“扭曲的竹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思考作者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及作用,与文本题旨有无联系,那么有关它的描写是否合乎题旨就很明了了。3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答案】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解析】末段的文字写的是作者回到城里的所见所想,看到的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优雅而有骨感的纤纤细竹和古色古香的庭院,感慨日子过得小巧婉约。又想象山野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向上生长,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的情形。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竹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另外末段写竹抒情也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名师点睛】赏析文章的句子或段落,首先要找出句子或段落在文本中的位置。这一题目标很明确,即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答题时不仅要赏析段落的内容,还有分析它作为文本结尾段的作用,所以要结合文本主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解答。4(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答案】(1)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2)考生可以任取一点自由发挥。【解析】竹子的精神气质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竹子的描写中及作者自己对竹子所作的评价里,如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要一一从文本中筛选并概括,还要尽量答全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竹子的精神品质,除了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外,还考查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答题内容一定要积极乐观向上。【名师点睛】这一题第一问比较简单,问“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这是对竹子形象的分析概括。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考生只需选择竹子的某一种精神气质进行解读即可,但解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获得高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我身上的三片叶子朱成玉我握住时间的白色根须。我以为我可以让时间停留片刻,可是岁月依然疯长。到了收割的时节,突然发现,我的身上,除了三片叶子,再无其他可以收割的东西。三片叶子,依然倔强地停靠在我这根经风历雨的枝条上,不容许我对生有丝毫的怠慢。那叶子依然是绿色的,还不肯就此萎谢。我是多么强烈地爱着绿色。就像我自己,不肯枯黄,用尽全力拽住青春的尾巴,不让青春将我甩掉。但多么新鲜的绿,也始终挣脱不了既定的结局。世界上有很多种颜色,所有的颜色都有一个相同的命运,变成灰色。就像再有激情的人,也有穿着睡衣,等待睡去的那一刻。灰色是所有人的睡眠。尽管这灰色迟早要来,如同两鬓间隐隐的秋霜,我还是尽可能地向后拖延我的青春,就像下午的阳光,把我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那影子里,还有着上午的芬芳。有时候被阳光烫伤了,皮肤针扎似的疼,可是依然不舍得关上窗子。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有这样过分的热情?夜晚的大街上,年轻人喝完酒在路灯下大声地向不同的女孩儿喊着:我爱你!他们的爱情,轻得像草叶上的露珠儿,危险地晃荡,用一点点谎言支撑着,真相的太阳一出来就蒸发掉了。还有一个年轻人,抱着一棵树痛哭,为了刚刚与他分手的恋人。可是离开这棵树,走到另一棵树的时候,笑容就重新回到他的脸上了。看啊,他们怀着怎样明目张胆的悲伤,又是多么快地抖落了那些悲伤。年轻本身就有着极快的自愈能力。张扬的青春,张扬的爱,年轻多好,可以尽情挥霍。在那样的青春里,没有人会慌了神色,就算受了委屈,也不会难过多久,他们永远有未来可以依傍,他们坚信未来可以还他们清白,坚信未来可以硕果满满。未来就像他们心底的一座美丽的彩虹桥,连着他们的今天和明天,他们固执地相信着,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人们,为太阳唱着上升的赞歌,为月亮合起祈愿的双手。我喜欢躺在夜晚的草垛上看星星,但我自己却不愿意做星星。佛说,人只有常常往下看看,才能看到更通透的自己。我看着我自己,似乎可以称得上是通体透明的人了。曾经,我枝繁叶茂,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三片叶子。也算美好。一片用来遮羞,一片用来纳凉,一片用来做梦的温床。三片叶子,依然可以让露珠过夜的吧,依然可以引来几声鸟鸣的吧。或许已到了去看夕阳的年龄了,可是依然喜欢停留在青春的阴影里。夕阳是被人们无数次擎过的酒碗,醉过从青春里走来的一茬又一茬的人。有人说,少年是童话,青年是诗歌,中年是小说,老年是散文。而我已过不惑,仍不肯去讲故事,叙述很累,所以更多的时候,我选择抒情。老去的那一天,我甚至会想,有没有一天,我可以返老还童呢?就像春天再来的时候,我还会发出新芽吗?犹太诗人保罗策兰说,春天来了,树木飞向它们的鸟。我也要飞向我的美好。我不再怕老,因为老了,就可以变回孩子。变回了孩子,就会从时光的百宝箱里翻出无数美好的曾经,像小时候摆积木一样,为自己堆积幸福的城堡。旧日时光,从眼前唰唰地飞奔而去,别指望去追上它,那里有我们永远到达不了的远方。骑着巫婆的扫帚也好,骑着法师的魔毯也罢,你追不上逝去的时光。忏悔你追不上,怨怼你追不上,曾经的誓言和祝福也追不上。我身上的三片叶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都闪着亮晶晶的光。我身上的三片叶子,我叫它们:回忆,回忆,回忆。(摘自散文,2013年第5期,有删改)1文章为什么要以“我身上的三片叶子”为题?【答案】“我身上的三片叶子”是文章的线索。“三片叶子”将作者的经历和感受贯穿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片叶子”的内涵丰富,是青春在作者身上留下的深深的印迹,是作者对年轻时的美好回忆。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1)三片叶子,依然倔强地停靠在我这根经风历雨的枝条上,不容许我对生有丝毫的怠慢。(2)少年是童话,青年是诗歌,中年是小说,老年是散文。【答案】(1)该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经风历雨的枝条”,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三片叶子”和“我”的关系。(2)该句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分别比作“童话”“诗歌”“小说”“散文”,形象且具有诗意,给人以美感,耐人寻味。【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鉴赏能力。要积累一些关于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常用术语;同时,答题时要规范,譬如先明确要点,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本题涉及比拟、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分析时要联系具体的句子,切忌泛泛而谈。3如何理解第五段中“灰色是所有人的睡眠”?【答案】“灰色”是相对于上文的“绿色”,也就是“青春”而言的;“睡眠”是相对于上文的“激情”而言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随着青春的消逝,人们都会失去激情。【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抓住该句中的关键信息,譬如“灰色”“睡眠”;然后,结合语境来具体分析;最后规范表述。4文章对人生作了深层思考。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作者回想枝叶繁茂的青年,反思人生,感到时间流逝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文章启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应沉迷于已消逝的过去,这样我们才能够收获美好的人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等待槐花开锦 墨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时间,与它相对而视。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丫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我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飞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地在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地向下游冲去。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地望着河的对岸。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她似乎听见从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了打铃的声音。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地打在脸颊上。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打起的水花似一个个狂野的笑。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她越是愤怒,嘴唇咬得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哈哈”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地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他们趟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我趴在你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地走出了你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的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的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直到二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你!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远远地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回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面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地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地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镐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的行囊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地走了。他生前爱着的这些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放声大哭,可他们在小声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开他们的伤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着丧服的亲人队伍的最后面,我用丧服的盖头蒙住脸,任泪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绝望地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丫。一年年,树长大。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有删改)1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答案】“在它的丫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暗示了作者惆怅的心境;照应了文章的题目;与结尾“等待槐花开”形成呼应。【解析】一般处在开头的段落或句子,其作用主要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气氛或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本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解答。从结构上看,作为第一段,把槐树作为描写的重点,与文章题目相呼应,引出话题,同时也与最后一段相照应,升华了文章主题。从主题上看,“在它的丫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暗示了作者惆怅的心境。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槐花盛开时节外公家周围美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假期回乡探望外公时的欣喜;与下文外公“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的衰老形象形成对比。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倒数第二段“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句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因为槐树盛开的景象曾经是作者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心灵的帷幕上;而此刻作者已经把外公的影像存入了记忆里,成为了最美的画卷。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外公的不舍与深切怀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常常需要进一步分析其表达效果,而在答题过程中,不要把句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割裂开来,注意从统一的高度,既要明白“写了什么”,也要懂得“如何写的”。槐树盛开的景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外公一生勤劳善良,这美景恰与外公唯美相融。槐树盛开的景象与外公的影像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对外公的深切怀念与不舍。4文章为什么以“等待槐花开”为题?【答案】槐花盛开的时节渲染了温馨的画面,也见证了作者与外公相处的美好时光;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外公的思念;也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照应。【解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灵魂,它总摄文意,在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照应。内容上,以“等待槐花开”为题,更能表现出对外公的思念,非常含蓄,意蕴也非常深厚。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描写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外公坚持送“我”上学,表现了外公的执着和对“我”的爱。B“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地模糊、模糊、又模糊”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外公接触少了,他在“我”记忆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模糊。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开,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外公的依依不舍之情。D文章大量使用比喻、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与铺陈,读起令人如醉如痴。E外公带着他的爱,带着艰辛,带着他的依恋和固执,静静地离开了亲人的世界,没有一丝遗憾,没有一丝留恋。【答案】BE -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