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3 尚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734756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3 尚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3 尚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3 尚贤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尚贤名句: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释义:崇尚贤能的人,是为政的根本。运用: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也就是古人说的:“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近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选人用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就会涣散党心、冷了人心。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字音辨识譬若(p)射御(y)所恃(sh)承嗣(s)工肆(s) 庖厨(po) 闳夭(hn) 罝罔(j)阖其自入(h)二、通假字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辟”通“避”,回避2四鄙之萌人闻之“萌”通“氓”,民3谨上为凿一门“谨”通“仅”,只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罔”同“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用的器具5莫不敬惧而施“施”通“惕”,警惕6美章而恶不生“章”通“彰”,明显、显著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如果三、一词多义1鄙2举3祖4薄5尚6逮7其8则四、词类活用1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使动用法,使众多2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使动用法,使富,使贵3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使动用法,使下4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形容词作名词,有才德的人5今上举义不辟贫贱形容词作名词,贫贱的人6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动词作名词,辅助的人、帮手五、古今异义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古义:在高位者。今义:敬辞,称长辈。2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古义:关系疏远、不在君王身边的人。今义:远方的。3上之所以使下者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六、特殊句式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状语后置句2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状语后置句3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状语后置句4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判断句七、名句积累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2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3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本课选文具体阐述了墨子的“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主张。墨子在选文中采用层层推进说理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从现实入手并以古代圣王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了“尚贤事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什么要“尚贤事能”。不仅如此,他还从实践上加以指导,他仍以古代圣王为例,具体阐述了“尚贤事能”的原则和方法。其中,他大胆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的“尚贤事能”的原则,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1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赏析因此国家拥有才德兼备的士多了,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了,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在高位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使贤能之士众多。运用对比,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王公大人尚贤事能来治理政事,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墨子的思想,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墨子把国家中人才的多少与统治者的安危联系在一起,从中告诫统治者,要想国泰民安,就得广泛招纳人才。他认为崇尚和重用人才是治国的根本,体现了比较先进的人才观。今天的社会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才能把社会建设得更好。善用人才,除了要使人才各得其所,得到合理使用外,还要对人才有所宽容、有所扶持、有所鼓励。一句话,要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2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赏析这好比富人有高墙深宫,宫墙已经筑好了,只在上面给它凿开一个门。有盗贼进去偷东西,只要关上他通过的唯一的门来捉他,他就无从逃走了。墨子用生动的比喻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统治者要想统治好百姓,治理好国家,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一件事情,即尚贤任能。墨子的这种思想,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突出了墨子的政治远见。3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赏析墨子提出“尚贤”为“政之本”,主张统治者打破血统界限、贫贱界限、亲疏界限,从各阶层中选拔具有真才实学之人,给他们地位和权力,使有能力、干事的人得以提升,无能力、不干事的人降职,这是对务实的用人机制最好的论述。领导者在任用人才时,要有尚贤之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有真才实学之人,而不去考虑他的出身等因素,如果被这些因素限制了,人才的任用可能会大打折扣。青少年要从现在起学好本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得到重用和提升。1第1段,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通过摆出社会现象,得出“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的观点。2第2段,“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有何作用?明确承上启下,开启下一个层次,具体论述使贤士增多的方法。3第4段,以形象的比喻作结,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尚贤事能”是执政的唯一根本的道理。4第5段,列举尧举舜,禹举益,汤举伊尹,文王举闳夭、泰颠的典型事例来印证什么?明确印证施行“尚贤事能”这些原则和方法的重要意义。5第5段,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明确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看不起的,那些出身下层的人即使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状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这正是墨子思想的精华所在。6墨子评判“贤才”的标准是什么?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墨子提出了选贤的标准有三个,具体为:“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从现代观点来看,这些标准包含了德行、才能和学识三个方面。这不仅是墨子自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当时平民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更是墨子所谓之“贤”的终极意义。7作者写让“国之良士”增多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时为什么提到“善射御之士”?“善射御之士”与“国之良士”有什么区别?明确(1)作者提到“善射御之士”是采用了类比的方式。作者认为,国家要想使“善射御之士”增多就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同样,国家要想使“国之良士”增多,也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2)“善射御之士”是在某一领域中有突出才能的人。因为他们的才能只局限于某一技能,所以还不能算真正的“国之良士”。“国之良士”指那些道德品行纯正、有口才、在治国方法方面知道得多的人才,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这体现了墨子对治国人才的高要求。8在任用人才方面,墨子的观点有哪些进步意义?明确(1)反对任人唯亲。墨子生活的时代,贵族政治是主流,各诸侯国君选用官员的基本做法是任人唯亲。墨子认为应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对当时的政治状况很不满,认为不少诸侯国之所以政治混乱,原因就是当权者不能做到任贤使能。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2)主张用人尚贤。主张在用人上效法古代的圣王,要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的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说说墨子“尚贤”思想的现代意义。明确首先,墨子的“尚贤”思想能够强化社会的人才意识。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对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成为关乎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其次,墨子的“尚贤”思想能够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再次,墨子的“尚贤”思想在遏制腐败方面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参考。当今社会应当汲取墨子“尚贤”的思想,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中华民族新盛世。(墨子尚贤上)【经典传承】呼吁“尚贤”,尊重人才在提及“众贤之术,将奈何哉”的问题时,墨子认为对贤才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应“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样,整个国家就会变得富足强盛。墨子的“尚贤”思想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观,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启示我们:在尊重人才的同时,必须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和保障,为人才施展自己的才能增加更多的动力,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现实链接】习近平: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爱才求贤若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聚才广揽博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用才任人唯贤。习近平曾把人才定义为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曾因“为院士让座”“躬身为科学家颁奖”而获无数网友点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的影响下,社会各界爱才、敬才蔚然成风,各行各业选才、用才更加注重“德才兼备”,一系列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维护人才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正在逐渐形成。运用评点人才是强国之本,兴业之基。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尽心为国家服务,就必须对人才给予足够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就给予了亲身示范。美文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书上讲有一郭翁善于种树,选择肥沃土壤种下幼苗,任其自由吸收深层水分,他只间或去一次树林,而长出的树却比受到精心呵护的邻居家的好。(1)可见种树不在于无微不至的呵护,而是讲求一定规律。其实培养人才也是如此,尊重规律,方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材料中所言现象也包含了培养人才的规律和方法。为人才提供宽松的环境,才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培养好奇心,在探索中求创新;不要忘记对人才寄予期望,鼓励可以充盈其斗志,争取更大的成功。(2)提供宽松的环境是根本前提。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为更多学术思想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孟子、韩非子、墨子等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宣扬自己的思想,感染更多的人学习并发展其外延,于是一个个思想渐渐萌芽、成长、开花,结出一颗颗晶莹的果实。儒家、法家、墨家共同发展,中华文明得以在此时发扬并且光大,中华文明之花璀璨夺目。提供宽松的环境,思想将不再拘束,文明得以升华。培养好奇心是根本。人类的进步来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因好奇得以探索,因探索得以发现,因发现得以利用,因利用得以进步。伟大科学家牛顿因被坠落的苹果砸到头而引发“苹果为什么掉下而不上去”的好奇,经过不懈的求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科学史上一个重大的发现。假如他当时像他人一样只觉得习以为常并默认,那么万有引力定律也许会推迟很久才问世。如果人人都没有好奇心,那么对于世界的认识只能原地不动,文明何以提上进程?培养好奇心,将迸发出渴求真理的火花,然后成燎原之势。给予人才以期望是关键。(3)伟大的英国外交官查斯特菲尔德曾写给儿子一百多封信。每封信包含一个主题,如谦逊是人格锦缎上一抹绚丽的色彩、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做绅士等等,最后编辑成册公之于世,他对儿子的期望也得以实现,儿子在父亲的教化下成为有德行的绅士,在外交界也做出了一番事业。给予人才以期望,为其在奋斗中指引航向,提供动力,目标不再遥远。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4)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宽松的环境、期望,那么他们的好奇心将编织成新的梦,文明之花必将开遍祖国大地。赏析(1)运用“郭翁种树”的事例,说明种树要注重其规律,引出培养人才也应如此。自然引出中心论点。(2)第段回扣材料,结合材料阐述论点,为下文展开论述奠定基础。(3)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是三个分论点,从“怎样培养人才”入手,从三个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在形式上形成了并列结构。(4)冰心的话本来是说明奋斗的重要性,在这里与“人才的培养”联系起来,说明人才的成长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要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今上举义不辟贫贱逮至远鄙郊外之臣四鄙之萌人闻之美章而恶不生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ABC D解析:选B。“辟”通“避”。“萌”通“氓”。“章”通“彰”。“尚”通“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贤良:有德行的人B然则众贤之术 术:方法C授之政,其谋得 得:得到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解析:选C。得:成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将在于众贤而已A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C不义不富D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解析:选C。A项,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德的人。B项,佐:动词作名词,辅助的人、帮手。D项,贫贱:形容词作名词,贫穷低贱的人。C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富”,使富有;“众”,使众多。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B。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A项,动词,以为/介词,按照。C项,动词,做、实行/介词,因为。D项,表顺承的连词/表转折的连词。5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选A。为判断句;为定语后置。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避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乎道术者乎 博:博通B始我所恃者亲也 恃:依靠C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逮:逮捕D阖其自入而求之 阖:关闭解析:选C。C项中“逮”意为“等到,直到”。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解析:选C。“而”表转折关系;“而”表并列关系;实行,动词;因为,介词。8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C在第四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观点。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四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贤事能”。解析:选B。B项中“贤良之士”并非“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之士。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译文:(2)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译文:答案:(1)这样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就可以变得众多了。(2)君王所用来驱使臣下的,只有(尚贤事能)这一件事。(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以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选自墨子尚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B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C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D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解析:选D。根据句中“贤可者”“立”“以为”等词语的意思作答。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推断,“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B“正长”在古代有两层意思:一是称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二是指塾师。选文中的“正长”应指前者。C“乡长”,顾名思义,指的是“乡里的年长之人”。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解析:选C。“乡长”指乡大夫。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同”是墨子针对当时的天下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所谓“尚同”,即“上同”,也就是要求人们的意见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B墨子认为,治乱的前提条件是,天子是“天下之贤可者”。这样,百姓向天子、国君、乡长和里长尚同,那么就是全天下尚贤了。C“尚同”的原则是一切以上级的意见为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教育和监督的机制,通过教育让人积极地学习上一级的人,通过奖惩措施来监督这个机制的执行。D本文在写法上,层层推论,不忌文字语意的重复,但求做到极言尽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语言华美,笔力雄健,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以文采见长的代表。解析:选D。本文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藻饰。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译文:(2)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译文: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善”“何说”;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溱溱”“罚”。答案:(1)放弃你的不善之言,学习乡大夫的好话;去掉你不善的行为,学习乡大夫的好行为。那么这一乡还有什么理由会混乱呢?(2)现在假如时常刮大风,下暴雨,连续不止,这就是上天用来责罚百姓不向上统一于天的办法。天下之所以乱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行政长官,所以才选择天下贤能的人,立为天子。有了天子以后,因为力量不够,又选择天下的贤人,让他们做三公。设立了天子、三公后,又因为天下的面积太广阔,对于远国异邦的人民,是非利害的区别,不可能一一知道,所以将天下分割为万国,然后设立诸侯国君。设立了诸侯国君之后,因为他们的力量不够,又在他们的国家之内选择一些贤明能干的人,给他们做行政长官。行政长官设立之后,天子就对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善和不善的,都要报告上面。上面认为对的,大家都赞同。上面认为错的,大家都认为错误。上面有过错,就规劝进谏;下面有善,就去查访,并加以推广。与上面同心协力而不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的,也是下面所称誉的。如果听到善和不善,不向上面汇报。上面认为对的却不能认为是对的,上面认为错的却不能认为是错的。上面有过错而不能规劝进谏,下面有善却不能查访和推广。与下面勾结而不与上面同心协力,这是上面所要惩罚的,也是百姓所要非议的。”上面根据这些作为赏罚,是十分明察而可靠的。因此里长就是这一里内的仁人。里长对里中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听到善和不善,一定报告乡大夫。乡大夫认为对的,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乡大夫认为错的,大家都认为是错的。放弃你的不善之言,学习乡大夫的好话;去掉你不善的行为,学习乡大夫的好行为。那么这一乡还有什么理由会混乱呢?”我们考察一乡之所以能治理好,为什么呢?是因为乡大夫能够统一全乡的意见,所以这个乡就治理好了。乡大夫,是这乡的仁人。乡大夫向乡的百姓发布政令,说:“听到善和不善的言行,一定告知国君。国君认为对,大家都认为对。国君认为不对,大家就都认为不对。放弃你的不善之言,学习国君的好话。除掉你的不善之行,学习国君的好行为。那么国还有什么理由会混乱呢?”观察这个国家之所以能治理好,为什么呢?是因为国君能统一全国的意见,因此这个国家就能治理好了。国君,是这个国家的仁人。国君对百姓发布政令,说道:“听到善和不善,一定要报告天子。天子认为对的,大家都认为是对的。天子认为不对,大家都加以反对。放弃你不好的话,学习天子的好话。改掉你不好的行为,学习天子的好行为。那么,天下还有什么理由会混乱呢?”考察天子之所以能治理好,为什么呢?是因为只有天子才能统一天下的意见,所以能治理好天下。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与天子统一,而不知道与天统一,因而灾害还不会完全除掉。现在假如时常刮大风,下暴雨,连续不止,这就是上天用来责罚百姓不向上统一于天的办法。所以墨子说:“古代圣王制定五种刑法,确实是用来治理人民的。好比丝缕的纪、网罟的纲一样,是用来收紧那些不与上面意见统一的老百姓的。”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