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课时优案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527304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课时优案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课时优案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课时优案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诗经两首素材思悟毅然,在绝望之后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折柳送别的传统诗经小雅采薇一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里面的折柳送别的传统已经成为了阅读古诗的一种必备的常识。这是劳役的作品,可是柳已经确确实实跟离别产生了关系,从诗经的采薇以后,据说折柳送别的习俗是从汉代以后才形成的,汉代的长安东边就有霸陵灞桥,因为官制的关系,官员们要在各地不断地迁徙,官职所在做各种调动,那么调动就会形成官场上面迎来送往的频繁习俗。据说当时赠别中,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在异乡安安稳稳,就用折柳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意愿。唐代就因为这个习俗产生许多的诗文,“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李白),李白还有一句反用这个习俗的例子“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因为越是在柳条嫩绿、丰盈的阳春,离别之苦楚也就越深重,所以春风知道人太忧苦了,就不让柳条变青。这是一种很刻意的反用。这样的折柳送别直到现代依然存在。民国的李叔同的送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也是这种“折柳送别”的传统延续。国与家诵读着采薇,忽然想起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战士思乡,是亘古的诗材;战士保国,是永恒的主题。思乡与报国,在战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因为爱乡,方能思乡;因为爱乡,方能报国。“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是当今战士的心声。他们为了大家,舍去小家;他们为了国家,不顾自家。国家有急,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民遇险,他们挺身挡灾祸,舍我而有谁,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小试身手请以“正视悲剧”为话题,运用本课素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答:答案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移情别恋,会变得无情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的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会随风而逝。我认可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认可德国每年都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个清醒自信的国家。正视悲剧,促人成熟。1高考源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氓中的女子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我的答案:答案氓中的女子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代表。(1)她纯洁天真多情。她入世不深,以致很容易便以心相许了;当她看到氓不高兴时,赶快安慰他:“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2)她勇敢忠诚。把自己和财物都用车子搬到氓家,敢于无良媒而和氓结婚;结婚以后和氓同甘共苦。(3)她辛勤,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4)她坚强刚毅,冷静理智,被弃以后,她看清了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坚决地与氓决绝。2高考源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采薇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我的答案:答案采薇的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着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充满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由于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了愤怒之情,对自己的阵营则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都有所表现。3辩论题目氓中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氓,还是女子本人?甲方观点: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氓。甲方辩词:乙方观点: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女子本人。乙方辩词:答案(甲方)主要责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说明女子并没有什么错,而氓的行为却前后不一了,这说明主要责任在于氓的变心。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都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乙方)责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地与他成婚。婚后的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又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横穿诗经的河流洪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隔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英国诗人库柏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歌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的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留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汉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的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崇敬之情,对诗经中自然质朴的生活的神往之情。B第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雎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C第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D本文大量使用隐喻,显示了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但也令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如“苍苔斑驳的草鞋”“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我们的血管”“一柄闪亮的斧头”等。答案A解析B项,关于“那条河流”的说法错误,文中的“那条河流”在作者心中已经虚化为一条与“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C项,作者主要是对比古代与现代,对现代提出不满,但并没有“否定和厌恶”现代都市文明。D项,“令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的表述不当,“草鞋”“斧头”等意象并未令语句表意晦涩。2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段画线处“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的“贫血”是什么意思?答:(2)文末最后一段画线句“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的深刻含意是什么?答:答案(1)指城市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2)此句说明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民歌之作,自始至终都反映着劳动人民自然、淳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解析(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第段“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可知,“贫血”指的是我们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2)作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的意思。阅读文章,可知“伐木声”指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自然、淳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到诗经和“那条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答:答案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赏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从引用的作用、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文中多次提到“那条河”,呼应了文章标题,令文章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