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整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1037093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即文言特殊句式。这种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例如: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臣之所好者,道也。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例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梁,吾仇也。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例如:晋鄙嚄唶宿将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例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例如:巨是凡人问今是何世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被动句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被动。例如:而君幸于赵王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柳毅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例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用“被”表示被动。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例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二章)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例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候于)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3省略宾语。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赤壁之战)4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例如: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5省略介词“于”。例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倒装句所谓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2宾语前置。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张衡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论积贮疏)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卿欲言何?(赤壁之战)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鸿门宴)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鸿门宴)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王问:“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岳阳楼记)(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例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信陵君窃符救赵)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孜孜焉唯急进修(问说)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依兄嫂(祭十二郎文)3定语后置。文言文里有时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就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加上“者”、“之”、“所”等字,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这类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例如: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可以凭借来抵抗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大势”是中心词起补述作用,使定语更为突出。用“者”煞尾是定语后置的一个标志,“大势可以拒操者”即“可以拒操之大势”)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现在的成皋、陕州以西的大沟谷里,高耸直立的土层往往高达百尺,高高地耸立着,也(算是)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的许多山峰。(“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定语。“雁荡具体而微者”即“具体而微之雁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之人”)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四方之士来者”即“四方之来之士”,意思是各地前来归附(越王)的人,必定要在庙堂之上以礼相待。(2)借助于结构助词“之”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强调定语。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即“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译为: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即“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3)用“之者”或“而者”结构,表示定语后置。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因敲击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像这个一样。(中心词“石”后加“之”,作一短暂停顿,便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定语“铿然有声”,“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申诉的穷苦百姓。(中心词“穷民”与定语“无告”之间插上“而”,以突出“无告”。“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天下无告之穷民”)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脯也。(勾践灭吴)越国出游在外的年轻人,没有不给他吃的。(中心词“国之孺子”与定语“游”之间插上“之”,以突出“游”。“国之孺子之游者”即“国之游之孺子”)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阉党之乱中,当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四海这么大,又会有几个人呢?(“能不易其志”修饰“缙绅”;“大”修饰“四海”,均为定语后置。“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即“能不易其志之缙绅”,“四海之大”即“大之四海”)上面所说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在古汉语中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是可以后置的。一般来说,一部分修饰性的定语才有这种后置情况,至于领属性的定语是不能移到中心词之后的。例如“秦之咸阳”不能说成“咸阳之秦者”;“蛇鳝之穴”,就不能说成“穴之蛇鳝者”。(3)数量词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例如: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乘:四,数词,并未后置,“十二”则置于牛后)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等到达陈县时,(起义军)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4)“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例如: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洪水冲出山沟一样。(“怨愤”是中心词,“所积”为“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4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即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1)“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2)“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赤壁之战)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张衡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阿房宫赋)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帷幕裹(之)(赤壁之战)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张衡传)断句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现在所讲的“断句”,是指根据试题要求,用分隔号(/)将文言文语段中需要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的地方断开,类似于给文言文加标点。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正确地给文言文语段断句或加标点,做出恰当的停顿,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关键。平时学习,就应重视文言文的诵读,通过熟读培养语感。翻译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就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